兰州大学2025行动计划纲要重点任务

期次:第947期       查看:553

  本报编辑部编发 首发·独家


  一、本科教学体系再造行动

   · 分学院分学科分步骤推进大类培养;

        · 完善全面选课制改革,全面放开转专业、全面放开选课程、全面放开选教师;

        ·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兰大风格的通识教育改革;

        · 全面推进本科生导师制;

        · 探索具有兰大特色的完全学分制;

        · 实施拔尖计划2.0版,探索书院制,积极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 推动教科融合,促进科研反哺教学;

        ·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

        · 加强对学生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评价,提升课程学习挑战性和深度; 

       · 建立以定性为主体、以量化为基础的本科教学评价体系,以评促改,以评增效。

  二、本硕博一体化贯通行动

   · 整合研究生院、教务处资源,建立本科生、研究生贯通培养协同机制,打通本硕博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实现培养方案、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国际交流、科研创新等一体化;

   · 积极推进各类课程资源、研究项目、实验设备等向本科生、研究生同等开放;

   · 成立本科生、研究生一体化教学督导组;

   · 扩大改善研究生助教规模和待遇;

   · 面向基础学科探索布局若干本硕博一贯制专业;

   · 协同做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重点推进长学制硕博贯通计划。

  三、金专金课培育打造行动

   · 落实本科专业国家标准,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 加强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力争一流学科覆盖专业、“六卓越一拔尖”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率先通过专业认证;

   · 实行基础课程归口管理,推动受众面广的课程统一备课;

   · 建立课程组,制定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工作量标准;

   · 发挥一流学科优势,推进学科优势向专业优势转化、人才优势向教学优势转化、科研优势向课堂优势转化;

   · 大力推动“课堂革命”,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

   · 鼓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倒逼课堂教学改革;

   · 加强智慧教室改造,积极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兴教学改革实验;

   · 鼓励有条件的院系实施小班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推动学生从被动输入性学习转向批判性自主学习;

   · 培育打造一批线下混合式“金课”、线下“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

  四、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行动

   · 根据“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建设要求,按照“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总体思路,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 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瞄准世界科学研究前沿,凝练学科方向;

   · 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着力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以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和学校优势专业为基础,建设国家急需专业。

  五、研究生培养创新提质行动

   · 加快修订落实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增加人文、科学素养和学科交叉类课程数量;

   · 完善研究生招生培养与科研项目、经费挂钩制度,逐步提高导师招收博士生收费标准;

   · 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创新培养模式,探索学校与企业联合开设专业课;

   · 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上岗审核制度,实行校内导师与行业企业导师“双导师”制;

   · 完善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资助体系,扩大国境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提升研究生国际竞争力;

   · 稳步推进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加快推进教学助理试点工作;

   · 建立与研究生培养绩效相适应的教学经费拨款机制;

   · 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与反馈机制、专家督导机制和分流淘汰机制。

  六、培养质量全员全程行动

   · 建立健全校、院、系紧密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 构建完善以过程管理为纽带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完善课程质量监控闭环体系;

   · 建立年度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

   · 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

   · 完善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与奖惩机制;

   · 严格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制度、学位论文送审和答辩制度;

   · 强化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严格课程考核制度、重修制度、毕业生资格审查制度;

   · 加快推动专业认证、国际认证。

  七、师德师风改进完善行动

   · 强化校院两级审核机制,在人才引进和教师选聘环节加强思想政治考核和师德考察;

   · 结合不同教师岗位职责,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列为教师培养和培训的重要环节;

   · 健全师德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制;

   · 加大先进教师典型事迹宣传力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 积极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支持,形成加强和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合力。

  八、教学能力持续提高行动

   · 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构建覆盖全员、全程、制度化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管理体系和课程体系;

   · 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师资培训库建设,吸收国际国内高水平教学名师加入师资培训库;

   · 建立新老教师结对子制度,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 推动教师集体备课,积极开展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教学研究沙龙等活动;

   · 加大出国培训力度,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学经验,提升教师国际化教学水平;

   · 加强教学学术研究培训,提升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推动教师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科研团队创建行动

   · 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教学名师或知名教授为带头人,以专业、系列课程或教学基地为建设平台和发展载体,构建若干教学团队;

   · 积极推进以单一课程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以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以课程群和系列课程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以专业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等各类教学团队建设;

   · 鼓励跨学科、跨校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多种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

   · 加强教学团队的教师培养和梯队建设,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探索建立PI制,打造新时代创新型科研团队;

   · 大力支持围绕学科发展目标、学科规划和国家重大需求的科研团队建设;

   · 建立创新团队和平台整体评价制度,推动重大科研协同攻关机制建设;

   · 鼓励科研团队与新型教学组织融合,推动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一体化建设,同步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水平。

  十、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 面向国家战略,加强有组织的科研,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

   · 充分发挥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引导与培育作用,科学规划科研项目的组织与培育,着力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一批杰出青年人才;

   · 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坚持重育人、重贡献,着力评价教师的学术贡献、社会贡献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

   · 鼓励原始创新,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引导教师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科研平台纳新增效行动

   · 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和学科发展规划,突出创新导向,择优重点支持,统筹推进全校科研平台建设;

   · 发挥现有平台优势,完善运行机制,建设创新文化,增强创新意识,推动平台持续产出创新成果;

   · 紧跟科学前沿、瞄准国家需求、面向区域发展,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创新资源,谋划培育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国家重大科研平台;

   · 加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中心)建设;

   ·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增强基地国际学术影响力;

   · 推进大型科研公共平台建设,提升平台共享服务能力。

  十二、交叉学科做大做实行动

   · 继续扎实推进主辅修制、双学位制度;

   · 总结提升现有交叉学科经验,做实现有交叉学科;

   · 围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着力探索基于跨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

   · 加快推进新的交叉学科建设,重点围绕前沿交叉、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生命与健康、材料与工程、区域发展与治理、公共安全等领域规划建设一批学科交叉平台;

   · 完善实体性科研机构运行机制,创新交叉学科管理机制,推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互融合,产业成长与学科生长相互促进。

  十三、校院治理全面推进行动

   · 推动形成扁平化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做精机关、做实学院”,实现由“校办院”向“院办校”转变;

   · 建立校院两级职责清单化、权责明晰化的工作推进机制,在“放管服”中加大对学院的支持与服务,增强学院在学校内部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释放学院活力、激发学院动力;

   · 建立多层次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完善学院的党政联席会、二级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学生“三代会”等制度,激发全体师生参与大学治理的热情;

   · 建立全员发力的工作协调机制。

  十四、管理队伍转型升级行动

   · 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不断提升管理队伍整体能力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 加快推进职员制改革,实现职员职级与干部职务层次并行;拓宽干部晋升渠道,激励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 建立导向鲜明的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分类考核机制,完善落实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

   · 积极选拔德才兼备的苗子,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管理队伍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力度,确保学校各级各类管理岗位人才储备充足,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队伍支撑。

  十五、规章制度系统重建行动

   · 逐步完善大学章程,夯实依法自主办学、实施内部治理的制度基础;

   · 全面梳理教学、科研、干部人事、学生事务、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全方位开展“废、改、立、留”工作,加强规章制度库建设,整合形成系统性强、层次清晰、内容规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 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制定有用和管用的规章制度,制定能够准确体现党的主张和师生意愿,立得住、行得通的规章制度。

  十六、绩效评价提速落地行动

   · 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总额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校院两级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分配体系;

   · 通过绩效工资改革,促使每位教师人尽其才,推动每位教师成为教学科研的“全面手”和各个领域的“带头人”;

   · 进一步下放人事管理权,在一流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开展试点,设立“人才特区”;

   · 引导高职岗位向一流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倾斜,向重点研究基地和高水平团队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