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新闻1

    标题新闻1   兰州大学本科生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

  • 标题新闻2

    标题新闻2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代表队在第一届全国大气科学类专业大学生天气分析预报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团体二等奖与团体三等奖,并荣获个人二等奖2项、个人三等奖4项、优秀指导老师奖2项

  • 标题新闻3

    标题新闻3   兰州大学本科生在第五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中获二等奖,参赛题目为《祁连山地区热融喀斯特发育及其对碳循环的影响》

  • 标题新闻4

    标题新闻4   兰州大学在2019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总结研讨会上荣获 “2019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兰州大学分营的“竹桥极限承载力”大赛活动荣获“2019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特色营队活动”,管理学院姜玥、严玲,经济学院宋雨竹、第二临床医学院殷自东、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任立琼、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吴凡、公共卫生学院王鹏举等7名同学被评为“2019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工作优秀志愿者”

  • 标题新闻5

    标题新闻5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代表队在第五届中国大学生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特等奖

  • 区块链及相关热点问题的探讨

    区块链及相关热点问题的探讨   原创·首发·独家   “区块链”的流行得益于2008年中本聪基于区块链技术创造的数字加密货币———比特币。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比特币”甚至成为了“区块链”的代名词。然而,区块链技术的诞生却要追溯到1991年。为了使数字文档无法篡改,当时斯图尔特·哈伯和斯科特·斯托内塔描述了他们在一系列加密安全区块上的第一部数字作品。在这之后区块链技术经历了近20年的“沉寂”才终于回归大众视线。那么,区块链究竟是什么呢?   所谓“区块链”,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区块链没有中心服务器,每个参与节点(人)都是平等的且直接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产生后会被打包成一个一个的数据块,按照时间的先后衔接成一条数据链,前后两个块均有防篡改机制,每个节点都会同步完整的数据链。意味着链上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记账,而且每笔交易一旦被大家认可,就很难被篡改。   有首歌唱的好:   “向天空大声的呼唤说声我爱你   向那流浪的白云说声我想你   让那天空听得见   让那白云看得见   谁也擦不掉我们许下的诺言   想带你一起看大海说声我爱你   给你最亮的星星说声我想你”   这里面出现的 “天空”、“白云”、“大海”、“星星”,我们就可以理解成一个个节点,当你向他们喊出“我爱你”誓言的时候,这些节点就默默的把账(誓言)记录在其数据库上了,然后大家都能看见。   记录下来之后,歌词里的“谁也擦不掉我们许下的诺言”,擦不掉的意思就是说,我只要记下来以后,这个就成为一个恒久不变的东西,女生就会觉得特别的安全,如果有一天这个男生反悔了,女生就可以在所谓的“天空”、“白云”、“大海”、“星星”等节点上找到他当初的表白,证明他的确说过这个事。这个誓言因为是所有参与的节点都有记载,所以篡改誓言变得非常困难,这样就打造了一个值得信赖的表白环境。   这就是区块链,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为区块链创造信任奠定基础。而区块链巨大的应用场景,基本上都基于区块链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   上面讲了区块链是由一个一个数据区块链接合成的一条链,区块是怎么来的呢,是由矿工将全网节点产生的数据打包而来,这一过程又被叫做挖矿。将数据打包成一个区块接入区块链中的节 点就叫矿工,你可能会问如果矿工造假怎么办,这就需要通过一个共识机制让每个打包区块的矿工不能有恶意造假行为,如何实现呢?   介绍一种最原始的共识机制叫POW共识,就是靠计算机的算力达成共识,全网的节点共同来做一个哈希运算。谁最先算出一个正确的值,谁就取得打包区块的权力,然后全网同步这个区块,再进行新的哈希运算竞赛,下一个获胜者得到打包下一个区块并上链的权力,这种以算力来决定记账权的规则就叫做POW共识。那么矿工们争先恐后挖矿记账的动力是什么呢?在区块链的世界存在一种全球流通的代币,也就是现在饱受争议的加密数字货币。每个最先算出题的矿工都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代币奖励。矿工则可以将所得代币放到自己的“钱包”中留待交易。   2018年5月,在甘肃省政府研究室的组织下,我们就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与传统技术中心化的关系、区块链技术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查阅大量资料,与省内外相关领域学者、业界专家等开展了多次探讨。   我们认为,区块链去中心化与传统技术中心化的关系相当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二者并不矛盾,而是各有所长、互为补充、长期共存,把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会产生更大的效果。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区块链技术本身就是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的有机结合。区块链有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三种,公有链节点不需要任何的身份验证,只需遵守同样的协议,就可以获取全部区块链上的数据,并且参与到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中,去中心化程度最高;联盟链只允许某些特定的节点连接到区块链系统中,这种区块链技术实质上是“部分去中心化”或“多中心化”;私有链完全被某个组织机构控制使用,区块的读取权限选择性开放,已经完全演化成为传统的“中心化”的模式。可见,从公有链、到联盟链、再到私有链,去中心化的程度根据不同的应用有不一样的选择。   第二,区块链技术并不追求绝对的去中心化。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Buterin认为区块链不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在架构层面和决策层面是去中心化的,但在逻辑层面是中心化的。他提出区块链技术“不可能三角”理论,即没有一个区块链系统能实现“高效”、“去中心化”和“安全”三者都达到最佳,必须以牺牲其中一个或若干个因素去换取在另外一个领域上的提升。追求去中心化会降低高效性和安全性,因此要根据解决的行业问题去设计区块链技术。有学者建议,不能过分强调去中心化,不要把去中心化当做区块链项目的天然优势,更不要把去中心化当做追求的理想。事实上,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是相对的,从数据存储来看,数据存在1个节点(服务器)上是中心化,如果存在5个、100个、1000万个节点(服务器)上,它们相对于1个节点(服务器)都可以说是去中心化,只是去中心化的程度不一样;从虚拟货币的交易来看,比特币的初始设计是让每个节点之间可以自由交易,但现实中全世界主要的虚拟货币都是在各种交易所完成的,而交易所是极度中心化的。所以,区块链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去中心化,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并不矛盾、也不是完全对立的,因为去中心化中的“去”表示消除中心的过程,而不是绝对没有中心。   第三,区块链发展趋势将是多中心化、强监管。区块链技术为节约存储空间、提高运行效率,目前在向多中心化方向发展,比如备受关注的新公有链EOS,并不是像比特币那样拥有数万且不断增长的平等节点,而由21个节点来主导记账。在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追求完全脱离监管是不可能的,如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谋求脱离政府监管,当影响到国家金融安全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开始加强虚拟货币交易监管,但数字货币的发展已经成为趋势和潮流,因此,我国央行着手研究发行数字货币,将以统一的数字货币取代各类虚拟货币,为互联网商业监管打造一个新的抓手。区块链技术并不排斥监管,监管机构可以从 任何节点方便地接入任何一个区块链网络监控整个系统的交易数据,如著名的以太猫游戏(Cryp鄄toKitties)中就有法院冻结资产的设计。   第四,区块链网络与中心化的传统互联网可以和谐共处、合作共赢。中心化仍将是互联网商业化应用和盈利的主要模式。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进入商业化时代以来,互联网企业不断并购重组,产生了Facebook、Google、IBM、苹果以及阿里巴巴、腾讯等一批互联网巨头,其他互联网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依靠这些垄断企业的平台,这种中心化的趋势可能还会延续下去。为了打破这种垄断,人们探索出了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但企业要盈利,就必须有平台这个中心。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中心化机构作为普通的参与方接入区块链,为区块链网络上的用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将是一种主要模式。如“原本”是以区块链技术保护版权的公司,原创作者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原本的平台上,作品提交后,平台会为作品生成一个不可改变的、准确的原创证明(一个全网唯一的数字DNA),证明其归属和完整性,同时记录到原本链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关键字或DNA找到该内容的原创作者,而且无论怎样转载都可以找到它们的版权信息。   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区块链还有很多局限性。从存储看情况,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利用强冗余性获得强容错、强纠错能力,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校验成本和存储空间损耗。当前比特币平均每10分钟生成接近1M大小区块,至今全网账本已经超过80G,如果各个行业都采用区块链技术,交易记录数量将呈指数级增长,每个节点需要具备多大的存储能力?我国央行开发数字货币,区块链是重要的备选技术,其中解决存储空间消耗过大的问题是其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从运行效率看,区块链是以相对的低效率来换取公正,99%的资源都被浪费了,处理能力严重不足,无法解决大规模数据实时处理需求,目前主流的公有链每秒只能处理几笔到几十笔交易,而支付宝系统每秒处理能力达到8万多笔。同时,由于数据庞大而分散,信息查询、验证要涉及到链的遍历操作,费时而成本高。从技术的应用看,目前绝大部分区块链应用都发生在虚拟货币领域,其他领域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区块链技术如何赋能传统经济会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技术将会取得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由于区块链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下的信任问题,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由于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加密安全等特性,解决了传统互联网商业的痛点,从而受到产业资本和各国政府的追捧,国际巨头纷纷布局区块链、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区块链创业公司,区块链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更是日新月异,已经成为继大数据技术后最受各界关注的领域。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区块链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推进新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是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这一重要讲话,为我国推进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尤其是东部省份发展迅速,在产品溯源、信用背书、医疗保险、物流贸易、身份认证、扶贫基金、以及新型商业模式等已经有很多优秀案例,发展区块链技术是落实数字中国战略的实际行动,我省要抢抓机遇,把区块链技术作为实现换道超车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大力发展区块链产业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星语流年.区块链科普系列(一)之区块链原理 [EB/OL].(2018-07-20)[2019-12-01].https://www.jianshu.com/p/ae134401af1d.

  • 图片新闻1

    图片新闻1   本报讯 11月26日,我校城关校区西区北大门正式投入使用。该门又名“传承之门”,西临盘旋路,面对东岗西路,整体造型采用了兰州大学积石堂的局部立面符号,象征着兰大历史和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大门正中是专供教工车辆出入的车道,两边则分别设有3个人行通道道闸,新投入使用的道闸采用的是人脸识别和学生刷校园卡通行。随着该门的启用,作为兰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和最负盛名的西大门正式退出车辆通行的历史,从此成为人行专用通道。

  • 图片新闻2

    图片新闻2   本报讯  为纪念人民教育家江隆基,做好2019级新生入学教育,进一步弘扬兰大精神,凝聚兰大力量,由校团委指导,若水戏剧社创作演出的大型校史教育话剧《岁月有痕》于11月30日在榆中校区闻欣堂上演,共计2600余名2019级新生观看了此次演出。 (团委)

  • 图片新闻3

    图片新闻3   本报讯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11年获批建设金属加工实习实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之后在多方努力下中心于2017年落户榆中校区,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秋季学期面向相关专业本科生开设金工实习课程,学生通过铸、锻、焊、车、铣、刨、磨、钳等一道道工序感受金属机械加工的“魅力”。目前,中心拥有车床两台、新购通用车床两台、数控车床两台、普通工具铣床两台、数控铣床一台、数控线切割一台、台钻四台、打标机一台、钳工工作台六工位,另有3D打印机(FDM)六台。根据现有条件和专业特点以及工科专业认证的基本要求,目前实验内容为金属加工实验的部分内容和有机材料3D打印(FDM)。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图片新闻4

    图片新闻4   本报讯  为积极配合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11月14日下午,我校餐饮服务中心联合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校研究生会在丹桂苑二楼举办了“食全食美抓安全明厨亮灶办食堂”“营造食品安全,携手共创文明校园”活动。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调研员王际民宣布我校丹桂苑食堂入选2019年兰州市餐饮环节示范引领企业名单。 (后勤保障部)

  • 图片新闻5

    图片新闻5   本报讯  11月23日晚,由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我心中的思政课”第三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颁奖礼在武汉大学落下帷幕。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李晓莉指导,2019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李金玲和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张静、李欣明等主创的微电影 《初心》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三等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图片新闻6

    图片新闻6   本报讯  11月17日晚,兰州大学第九届“故乡文化节”晚会暨“故乡文化节”闭幕式在榆中校区闻欣堂拉开帷幕。本届“故乡文化节”历时四周,由“我寄愁心与明月”“谁作轻鸢壮远观”“醉里吴音相媚好”“明月何时照我还”组成的系列活动让在外求学的莘莘学子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风俗民情、珍馐美食一解思乡之愁的同时,一场关于“爱祖国,爱故乡,爱兰大”的视听盛宴将学子们的楚囊之情渲染得如此动容。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 “TOF创客”实现隔空操作

    “TOF创客”实现隔空操作    原创·首发·独家   刘翰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7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名本科生,2019年的暑假他没有回家,而是在榆中校区贺兰堂的实验室里度过的。他在忙着进行科研训练,忙着准备两场竞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和2019年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类赛事)。   8月下旬,两项竞赛先后举行,刘翰作为学生负责人的“ToF创客”队在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以下简称物联网竞赛)获全国一等奖,他同样作为学生负责人的团队在2019年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下简称电子竞赛)获全国二等奖。   刘翰长出一口气,表示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对此结果表示满意的除了刘翰,还有团队的指导教师李训栓。“刘翰他们在物联网竞赛中能拿全国一等奖,这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之前我们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了电子竞赛中,但仔细分析又在情理之中,首先我们的创意很好,只不过刚开始低估了这种无接触手势识别的作用,其次小组成员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是很可贵的”,李训栓如是说道。 动作识别系统实现隔空操作   “ToF创客”队由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7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刘翰、朱鹏臣,2017级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崔立志和2017级物理学一班本科生刘浩组成。   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ToF创客”队设计了一款动作识别系统,能够实现隔空对物体的操作与控制,相较当下少数一些通过摄像头或陀螺仪来操作的动作识别系统,“它们不仅理论上复杂、实现困难,而且成本高、造价大”,“ToF创客”队的动作识别系统规避了这些缺陷,更具有推广的价值和可能。   “ToF创客”队的动作识别系统是怎么实现隔空操作的呢?他们用测量距离数值的方法来实现对动作的识别,采用国际比较先进的“TimeofFlight(飞行时间)”激光测距技术,在电路板上分别连接四个激光测距模块,通过将这四个模块所测量的不同距离数值传输到电路板中间的微处理器,来实现对动作的识 别,进而实现对其他物体的控制。生活中典型的应用有无人机、无线小车、手机App以及LED灯等。   以无线小车作为简易演示工作,“ToF创客”队成员将手放在动作识别板上,通过“向左”、“向右”、“向前”、“向后”等手势分别实现对小车 “左转”、“右转”、“加速”、“减速”等操作,这种隔空的手势控制系统避免了以往用手接触开关的繁琐,可以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2019年8月4日至5日,“ToF创客”队带着作品前往长安大学参加物联网竞赛的西北赛区赛,尽管荣获了特等奖、晋级全国赛,但还有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们:四个激光测距模块要把测距信息依次传递给中央的微处理器,这一过程效率慢、用时长,使得整个系统的实用性大大降低,应用到产品中也将使产品的价值大打折扣。   赛区赛后,团队师生开始集中精力破解该难题。经过反复思考、试验、讨论,他们想到了一个简单而巧妙的办法:给每个激光测距模块都配备一个微处理器,四个微处理器接收的测距数值发送给中央的微处理器,这样由原先的一个微处理器增加到五个,速度从原来的100毫秒提升到40毫秒,这就使得传输效率慢、用时长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团队成员立刻重新画电路板、焊接电路,8月19日晚上彻夜未眠,20日带着调试好的新的动作识别系统踏上了兰州前往成都的列车,去四川大学参加全国赛。   “我们在展位上布置完自己的作品之后就去参观其他的参赛作品,发现他们的作品都很优秀、特别有创意,为了加强自己的作品,我们一起商量,临时加上了远程动作监测系统”,刘翰说道。   远程监测系统是一个显示器,能够有效显示手势所做的“向左”、“向右”、“向前”、“向后”、“向上”、“向下”等具体动作。   但是很快又出现了别的突发状况,“我们在展位上将作品第一次上电之后,发现激光测距模块的数据一直乱跳,之前在实验室从没出现这个问题,在多次排查故障均无结果之后,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将芯片上的保护膜撕掉,结果模块数据显示恢复正常了”,朱鹏臣说道。   参加竞赛,团队之间较量的并不仅仅是自身的实力,还有临场发挥的表现力与处理紧急状态、排查偶发因素的能力与素质,而在指导老师李训栓看来,“只有外行才会觉得你的东西做得很好,这是经验不够、对自己作品不够自信的表现。我每年都带学生参加很多竞赛,到了比赛现场通常都会产生这种心态,认为这个做得很好,那个做得也很好。参加比赛的重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接触很多先进技术、不同设计理念、不同创意等,学习和交流更重要”。   通过展位展览、答辩与现场演示等环节,“ToF创客”队的作品动作识别系统拿下了全国赛一等奖。 校车上产生的奇思妙想   “ToF创客”队动作识别系统的创意源自李训栓老师喜欢看的《星际迷航》科幻剧集。   在影片中常常出现感应式的门,手一挥即开,“我就想这个能不能做出来。现有的激光测距模块(即ToF传感器技术)的典型应用是手机拍照时的自动对焦功能,用激光测距来实现对焦,我回家坐校车的时候就想能不能把它用在手势识别上,在和学生商量之后觉得这是可行的。”李训栓对坐校车情有独钟,“我的很多灵感都是坐校车时产生的”。   刘翰在最初接触这一研究项目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是很多知识不懂”。为此,去年的整个寒假他都在通过网课等资源自学与STM32微处理器相关的C语言及计算机编程,开学之后的3至5月份便一直在调试激光测距模块。   模块 (一种包含传感器及其硬件驱动的电路)是从厂家订购的,厂家提供的资料只有模块的API函数库,这是最底层的代码,刘翰首先需要看懂这些代码,然后编制动作识别算法输入到模块之中去进行二次编程,“上一学期我和朱鹏臣没课的时候就聚到一起研究、编写动作识别算法,常常都是下午四五点钟一直到晚上宿舍楼熄灯,我大二参加的两个社团也很少有时间去”。“突然有一天他(刘翰)跑到实验室告诉我说‘老师,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李训栓说。   真正到实际动手做实验的时候,又出现了反反复复的情况。刘翰第一次画出的电路图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画电路首先要体现出工业设计之美,他画得不好看,调试的时候就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这也是由于他电路设计经验少的缘故。”   经过反复的调整,刘翰等人终于画出了令大家都满意的电路图,破解了可以想见的所有难题。这“耗费”了刘翰大量的时间,“我平常很少有时间复习课程内容,所以进图书馆的机会很少,也只有到期末复习考试的时候才会。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这些科研项目上”。尽管如此,刘翰连续两年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致力创新的创新实验室   李训栓是物理学院电子线路实验室的主管老师,电子线路实验室于2014年在榆中校区建成,位于贺兰堂5楼,有数字电路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以及电子线路创新实验室三个独立场所,数字电路实验室和模拟电路实验室供本科生基础教学用,电子线路创新实验室供学生进行科研培训和竞赛培训。   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出于兴趣进入电子线路创新实验室,从这里也走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例如2013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周爽、现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人工智能方面的博士研究生,2015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张斌、保送北京大学研究生,2012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雷顺、保送清华大学研究生,以及更多保送本校研究生的同学们。   李训栓说:“学院对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很多支持,领导和同事们也都给予了很多帮助,学院副院长也不遗余力的解决了很多困难,自己常常觉得很幸福,很多人在支持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我的梦想是做一个非常牛的实验室,就像托尼·史塔克一样,学生想做什么都可以做出来。”   电子线路创新实验室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鼓励全校师生到实验室参观交流,不仅如此,物理学院每年都会举办电子线路创新实验室培训班,鼓励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我认为学生对科研的热情和兴趣还是有的,同时我也发现我们学生的潜力很大,只是对我们实验室方面了解较少,或者我们不能很有效地把学生吸引到科研工作中来。只要他来到实验室,我们是不会放弃的,除非他自己积极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