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人的“体育范儿”

期次:第972期       查看:419

(上接1版)这里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被这里浓厚的运动氛围所吸引——体育场馆随处可见,学生们挥汗如雨;多个体育俱乐部灵活选择,专业有趣;各种体育社团敞怀纳新,活动丰富多彩;各类体育竞赛精彩纷呈,激动人心。

  每天早上6:30,冯子航都会准时来到榆中校区西区操场,在操场一角完成人脸信息采集后开始热身、跑步。“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方式的转变,有时候让我很迷茫,学校这种半强制性的‘悦跑’机制不仅弥补了高中缺乏锻炼的短板,还让我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除了晨跑,游泳池里你追我赶的飞鱼对决、穹顶气膜羽毛球馆里激烈的你来我往、灯光篮球场下的挥汗如雨,都已成为校园常态。
  这些点滴的坚持与积累,有效保障了学生体能的提高。2005年开始,学校开设了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体育舞蹈、啦啦操和武术等12个体育俱乐部,满足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个性需求。
  “我喜欢打篮球,但平时课程和集体活动比较密集,根本抽不出时间,体育俱乐部能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真是太好了!”法学院2020级的孙文欣同学说,由于解决了时间冲突问题,现在每周四下午大课间,她都能在体育俱乐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打球。
  “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主选择指导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这‘三个自主’是学生爱上体育运动的第一步。”体育教研部党总支副书记冯涛说,俱乐部模式弥补了课堂教学因时空限制带来的不足,让学生能够掌握一门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
  “用脚步丈量大好河山,结识了更多朋友,开阔了眼界,自己也会更乐观。希望登山队能成为兰州大学一支具有科研特色的登山社团,在祖国的各大山峰之巅,都能留下兰大峰人攀登的足迹。”兰州大学峰人登山队副队长罗崇文说,自2011年成立以来,团队已经成功登顶岗什卡、年保玉则、七一冰川等5000米级雪山,攀登过6000米级的卡鲁雄&姜桑拉姆雪山。
  体育是撬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杠杆。为了满足多样化的体育诉求,学校鼓励学生创办各类体育社团,现有羽毛球协会、排球协会、轮滑社、飞马跑团、锅庄舞协会等22个体育社团。这些社团就像一块块巨大的“海绵”,通过更强的参与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
  五十米,三十米,十米……终点就在眼前,筋疲力尽的身体仿佛一瞬间被灌注了无穷的能量,文学院2020级研究生杜娟急速挥动着手臂,冲向红线。最终取得了2020年研究生运动会女子800米第五名的成绩,她表示:“虽然不是第一,但还是享受到了很多同学的赞许,也很开心。研究生学习的生涯大概就像长跑,坚持不懈最为重要!”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随着学生体能水平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学校以各类竞赛带动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目前,已形成以竞赛为龙头,“四个运动会”为主线(新生运动会、本科生运动会、研究生运动会、教职工运动会),“三大球、三小球”联赛为重点,覆盖22个运动项目的多元体育格局,贯穿全年,覆盖全体学生。
  体育教研部主任乔德平说:“通过体育,能加强对青少年集体主义、团队合作、顽强拼搏、遵守规则等优良品质的系统培养,这些对于人生都是极为有价值的。”

奖牌不是全部

  一套拳法,行云流水;几件兵器,得心应手。2020年研究生运动会上一场别出心裁、精彩绝伦的武术表演,引得在场学生频频叫好。

  他们,是来自兰州大学高水平武术队的大学生运动员;他们,是一支在国内外各大赛事上屡屡争金夺银的“梦之队”;他们,也是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普通大学生。
  兰州大学一直高度重视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工作,统筹兼顾运动特长和学业发展,努力探索在普通高校培养具有国家水平的学生运动员。
  2001年,李绍成牵头组建高水平武术队。至今,兰大已有武术、女子排球、田径和女子足球4支高水平运动队,71名高水平运动员。在2002-2020年国际国内比赛中共获得奖牌544枚,其中金牌273枚、银牌167枚、铜牌104枚;11项世界冠军、4项洲际冠军。
  虽然各项荣誉加身,但他们必须兼顾作为普通大学生与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双重身份。时间不够用,晚上、周末来凑,那些其他同学用来聚会、逛街、游玩的时光,他们在体育馆里拼搏,在图书馆中埋头苦学。
  “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份首先是学生,然后才是运动员,平衡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至关重要。”李绍成说,“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文化学习、影响他们的长远发展为代价去拿奖牌。”
  曾在各大赛场大放异彩的世界冠军阚文聪,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硕士毕业留校任教兰大。
  作为全校的“体育明星”,高水平运动员中既有常志昭、李孟南等世界冠军,也有在全国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肖晶,还有全国排球超级联赛中表现出众的兰大女排,他们是运动中的佼佼者、领跑者,燃烧了每一个兰大人的运动细胞。
  作为普通学生,来自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的2018级研究生王魁良,也有很亮眼的成绩单:在大学期间跑过40多场半程和全程马拉松,2016年曾获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5000米冠军,也是兰州大学男子5000米纪录的保持者,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研究生运动会上,他又获得了男子400米、800米、3000米冠军。
  同时他还是一个“学霸”。提起在兰大上学六年来,体育对他的影响,王魁良用“一种受益终生的生活方式”来概括,并说:“跑步最大的帮助是心理方面的,让我更自信、更自律了。跑步也让本来内向的我认识了很多朋友,更开朗了。”
  王魁良曾经所在的本科生运动队目前共有20支队伍210人,致力于从普通学生中挑选、培养竞技运动员,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竞赛。学校根据运动队的具体情况、比赛任务的轻重,遴选优秀教练员对他们进行系统训练。这支运动队多次代表学校在省内外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优异成绩。
  近年来,学校借助组织开展全国大学生女排邀请赛、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兰州马拉松等体育赛事,引导体育教研部的老师、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担任裁判、志愿者工作,营造人人参与的体育氛围。
  2018级哲学社会学院的本科生周雅萱就是其中一员,已是大三年级的她,曾作为学生裁判在院、校运会中服务赛事,也是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等赛事的志愿者。在她看来,“近距离观察运动健将拼尽全力博取胜利是一件很‘爽’的感觉,这种竞技拼搏的精神将激励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奋斗。”
  随着《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的出台,兰州大学也在全面规划体育育人工作。教务处处长罗彦锋说:“必须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完善面向人人、人人参与的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系,引导并帮助每一名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终身受益的体育健身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