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 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迈向新征程

期次:第972期       查看:450

(上接1版)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相关研究生在完成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后,直接参与该基地优势学科——高原环境损伤防护的研究工作,在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示范实践、军民融合方面作出了创新性工作。“示范基地对咱们学生的评价挺高的,表现优异的毕业生也可直接留下来工作。”药学院副院长杨志刚说。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材料工程、集成电路工程两个专业学位类别,与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隆基、大连连城数控、新莱福、上海南麟、先导、艾派克等国内一线企业、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培养实践基地30个。
  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陈彦通说:“今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位的性质特征,即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以产教融合培养为鲜明特征,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

提质提效 把严培养质量关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建立的特色学位制度,致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1991年,我国首先设立了工商管理硕士(MBA)。2009年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并轨,统一招生,应届本科生也可报考。

  1996年,兰州大学首先获批的专硕点也是MBA,在2010年前后形成当前主要的培养类别。截至目前,在全国47个专硕培养类别中兰大拥有22个,6个专博培养类别中有临床医学博士点1个,共培养学生超万名,在读7200余人。2019年,兰州大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占到55%,与全国二者并重、专业学位略超的格局一致。
  随着国家大趋势的发展潮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近30年的历程中走过了一条从萌芽诞生、探索经验到发展壮大、全面提升的道路。
  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相同的是对培养质量的追求,侧重点是对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如何避免二者培养的同质化现象,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阶段着力解决的问题。
  在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副主任金鑫看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其自身的规律,产教融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点,也是难点。正确处理好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的关系、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关系、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的关系、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的关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有可为。“研究生培养的重心在学院,作为业务主管部门,我们的任务就是出政策、搭平台、做服务、守底线。通过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完善培养环节设置,强化过程质量监督和评价,像游戏通关一般建立严密的过程管理链条和完整的培养档案,不断夯实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金鑫说。
  承担着为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培养合格人才重任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兰州大学文学院的一大特色。这里的导师与任课教师拥有多元的学科背景,这里的学生需要完成从听课、评课、说课、试讲到上岗实习的实践性学习全流程,然后走向世界。2011级校友闫娜为菲律宾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公派汉语教师,其创作的《瀚宇之花盛开》被选为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志愿者之歌”。“兰大汉硕学子以扎实的中英文基础、丰富的实习经历、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沟通能力获得用人单位的普遍满意。”文学院副院长郭茂全说。
  作为培养规模最庞大、每年招收700多名各类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的兰州大学管理学院,严把培养质量关的故事则是另一个“版本”。
  “学院一直将培养质量视为MBA/MPA项目发展的生命线,狠抓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逐步树立了较强的品牌。”管理学院副院长苗绪亮介绍,学院通过遴选优秀师资、制定竞争性课程体系、开展“三位一体”课程评估、建设教学团队、邀请国内外一流商学院专家授课,持续提升课程质量;为每个班配备“辅导员”实行上课跟课制度,严格执行教学管理纪律,强化专业学位学生的课程考勤管理和课程考核;按照教师指导质量和效果分配指导名额,激发导师的积极性;学院多年来在深圳等地开办移动课堂,对优化学生生源结构、提升师资教学水平、提高兰州大学和MBA项目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知名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兰州大学MBA/MPA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招生竞争力不断提升,近年来第一志愿网报人数逐年增长,每年超过三千人;2009-2020年连续12年进入“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前十。
  2020年,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历史上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发布……兰州大学研究生院也将这一年定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范年,提出诸多务实有效的措施:整合原有制度出台《兰州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2020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启用新版培养方案,上线研究生管理新系统,把校外导师的聘任从院聘升级为校聘并加以规范管理,将校企联合示范性课程建设继续列入2021年度“双一流”建设项目申报指南,完成新一届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换届,探索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教育部支持的11项研究生专业竞赛国家级奖项列入科研成果认定范围。

走出象牙塔 响应国家社会的需要

  早在2016年,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罗洪刚在与东部的集成电路、半导体生产企业接触时就有企业提出,能不能搞三五十人的联合硕士培养班?鉴于办学资源、条件限制,罗洪刚没敢答应。

  近年来,由于国家招生名额的持续投入,物理学院专硕招生规模从每年40多人增长到80多人,校外导师也增加到78人。
  不仅是专硕,罗洪刚还想“想得更远一点,沉得再深一点。”2017年,物理学院开始本科教学改革2+2模式,2018年开启“院-企、院-所、院-院”合作计划,与企业陆续建立了9个定制班,即:在不打破原有班级设置的基础上,学生在大三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加入定制班,在企业搭建的平台上提早了解行业前沿、企业文化,利用假期到企业实践实习,毕业时可与企业双向选择就业,也可进入感兴趣的专业领域继续深造,实现本硕、甚至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罗洪刚希望保持近两年来持续扩大的本科生招生规模,争取办学资源扩大专硕培养规模,“满足企业的需要,为有意愿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
  在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大背景下,作为“为解决污染问题”而存在的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硕士这两年的报考情况十分乐观,第一志愿报考比例与“双一流”高校调剂比例均持续增加,录取分数超过学硕。负责研究生培养的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博也和罗洪刚有同样的想法:将专硕培养模式下沉到本科生,给本科生聘校外导师。与此同时,兰州大学正在积极申报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博士点,打通从专硕到专博的直接通路。
  无论是浩鲸科技伸出橄榄枝与兰州大学联合培养工程硕士,还是物理、资环专硕持续增长背后的巨大市场空间,也都与我国当前对关键领域技术应用与转化的迫切期待,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谋而合。
  诚然,从培养布局结构型调整、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专硕学硕培养同质化到异地实习与学校活动冲突、奖学金评定标准修订等一系列宏观微观问题还有待解决,但站在历史交汇点上,专业学位教育被寄予厚望。
  “下一步,国家将大幅增加专博招生数量,专硕招生提高至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这是我们的重大机遇,也是国家增列兰州大学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的期待所在。”兰州大学研究生院执行院长陈熙萌说。
  鉴于2019级工程硕士的良好培养效果,2020级兰州大学-浩鲸科技联合培养项目也成了招生香饽饽,所招10名学生全部来自“双一流”高校。未来,浩鲸科技还希望向兰州大学投入更多的科研经费,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博士,开展无服务器计算、安全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互联网行业激烈的竞争中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