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作刀,丹青抒志

——访兰州大学艺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韩志晓

期次:第957期    作者:校报记者团 邢若男 本报记者 王耀辉   查看:325

原创·首发·独家

  “在抗疫一线,有一群人始终坚守不曾退却,他们是医生、是护士、是警察、是人民子弟兵……他们是疫情中的逆行英雄。”2020年2月8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了一组展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逆行背影的漫画,这组名为《逆行英雄》的漫画很快便收获了757万阅读量,评论转发过千,好评不断。

  漫画的作者名叫韩志晓,是兰州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16级学生。从大年三十开始,他怀着满腔热情以笔做刀参与到抗疫漫画创作中,当作品被中央媒体和广大网友认可时,韩志晓先是激动,后是冷静。“抗击疫情斗争中我不能冲上前线,只能利用自己的技能传播正能量。”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抗疫漫画《团圆》《共卫中华》等作品从韩志晓笔下接连诞生,被各级媒体纷纷转载。

  在抗疫作品带来的光环背后,韩志晓也是一位在各方面都有着耀眼光芒的男生,而他的成功与优秀来源于十几年来的坚持和积累。


与画结缘:始于天赋,成于努力

  韩志晓出生于山东青岛———一座浪漫的海滨城市。碧海蓝天,红瓦绿树,日暮下的金沙滩和八大关的落叶都诠释着令人心动的美感。在他小时候,父母开了一家裁缝铺,经常带着小小的他一起做手工。虽然在幼年期间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但是在父母的引导下,韩志晓形成了对美的敏感认识,培养了想象力,开始喜欢写写画画。

  到了初中,韩志晓对美术越来越热爱,已经不满足于将其作为简单的爱好自己一个人钻研,而是坚持要做美术生,去接受更专业的教育。但母亲极力反对,觉得以他能上重点高中的成绩不应该去学美术。还处在叛逆期的韩志晓生出了反抗心理,做出了从小到大最出格的一件事———放弃文化课,一门心思扑在画画上,专心做一名“差生”。
  当时的韩志晓几乎把所有的上课时间都用在了画画上,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不得已,家里终于妥协让他去专业学习美术。从一个优秀的“重点高中苗子”到“艺术生”,总会有各种反对目光和刺耳的不理解声音,韩志晓承担了这些压力,但同时也获得了一些人的支持。
  “所有的老师都不支持我上课画画的行为,但是我的数学老师却很不一样,他告诉我,行行出状元,只要我真心喜欢并且能够坚持,他就支持我。”家人态度的转变和师长的支持让韩志晓备受鼓励,怀着对未来的希望,成为美术生的韩志晓全身心投入到专业学习中。
  天赋只是一种加持,对美术的热爱赋予了他激情和动力,坚持不懈的努力让他成为本专业中的佼佼者。“我以前觉得自己天赋很高,只要付出一点努力就能拿到专业年级一二,后来我才想明白不是我有多天才,如果大家都能做到每天画到凌晨两点半,早上六七点继续爬起来画画,谁都会很有收获。”
  经过三年全身心沉浸式的美术学习,韩志晓收获了第一枚果实。在高三的美术联考中,韩志晓以优异的成绩夺得了青岛市状元,此时的他与梦想的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命运弄人,高考时因为英语成绩,韩志晓以一分之差和中央美院失之交臂。怀着些许遗憾和对未来的憧憬,韩志晓来到了兰州大学。

  “来到兰大就是跟兰大的缘分,不管路途如何,都是我注定要走的路。”韩志晓这样对自己说。从青岛来到兰州,和悠闲怡人的沿海城市完全不一样,苍茫壮阔的西北景观给韩志晓带来很大的震撼,坚韧自律的性格让他迅速适应了新环境,在离家近两千公里外的祖国西北开始了四年的自我磨砺。

兰大四年:热爱生活,磨砺自我

  在兰大四年的生活为韩志晓提供了全新的创作素材,昆仑堂前叫“堂主”的猫、每个食堂里都有的牛肉面、本部与榆中之间行程五十分钟的校车、曾经走过的兰大的每一座建筑,都带给韩志晓新的创作灵感,《堂主的故事》、《国风兰大》、学生综合服务中心墙画等作品应运而生。

  “每一个搞创作的人在兰大待久了都会有灵感。每一个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将对这里的情感蕴于画中,将各种兰大的元素融入画里。这些创作过程也是对我专业水平的提升,作品还能回馈兰大。”
  2018年,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一名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韩志晓抱着用视觉作品助力校庆的心理,拉起了一支由艺术院和信息院学生组成的七人小队,报名加入校庆办公室负责校庆海报设计,开始了每天大会接小会的筹办工作。
  “负责老师一直在引导我们,鼓励我们发展各自的特长、放手去做。当时一直在不停地开会,越讨论对兰大越了解,能做的作品就越多。”就这样在一次次讨论会的研磨下,韩志晓形成了校庆“海报墙”的设计思路。
  在“海报墙”的设计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风格水平都不一样,需要不断商量协调,项目刚开始进行得并不顺利。“刚开始的时候进度有些慢,每个人风格水平不同,大家只能相互交流着做,当时挺着急的。”但只是万事开头难,韩志晓笑称“开开头就好了”,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合后,项目顺利地进行了下来。
  “海报墙”项目最大的亮点是带有每个学院自身特色的海报,其内容都是韩志晓和团队共同讨论设计出的,带有深刻的寓意。设计艺术院《闻韶》海报过程中,在构思时韩志晓想到了中国传统女子的美丽与委婉,于是用执扇掩面,欲语还休的留白,阐述兰大艺术学院的婉约,呼应“闻韶”的意境,词达“宏约深美,德艺双馨”的美好。
  在老师的引导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海报墙”项目顺利完工。在校庆期间,36个学院各具特色的设计海报,组成兰大地标式建筑“积石堂”屹立于榆中校区西区的广场,成为兰大110周年校庆的一道独特风景。
  在专业学习之外,韩志晓还是个热爱生活、积极热心的大男孩,他喜欢健身、网球、游泳,还曾是个滑板少年。“他担任班长,在学院办公室做助理,110年校庆期间为校庆工作室创作海报,不仅能准时完成相关任务,还能坚持健身。高强度高压力的设计工作并没有让他发胖或者是情绪不好,而是很好地协调了生活和专业实践。”辅导员赵闯如是说。
  “兰大没有让我失望,非常感谢兰大,没有这里的一切,磨不出如今的我。”在兰州大学的四年时光,他逐渐摸清了自己想要什么,并一直为之努力着,这不仅带给韩志晓专业方面的成长,还让他遇见很多良师益友。
  大二的时候班主任孙晓勇老师很关心这个才华出众的学生,经常会找韩志晓聊天,谈人生,谈未来的职业规划。当时的韩志晓做事总有些瞻前顾后,闲聊时孙老师告诉他:“不要等一切都准备好再开始,那就晚了,勇敢点儿直接去做,边做边学。”
  这句话瞬间点醒了他,让他在面对事物的时候不再瞻前顾后,而是勇敢向前,为自己创造出了更多的可能性。“自那以后,我不曾怕过任何挑战,做一件事情,只要开始了,就至少得到50%的胜利,无非是成与不成。”

  “大学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每个人对我都有很大的帮助,而我也会努力成长,成为一个让他们的付出值得的人。”对大学四年间帮助过他的人,韩志晓充满感激。


  战疫创作:执笔作刀,丹青抒志

  时间来到2020年1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打响后,韩志晓有感于全民参战的氛围,恨不能冲上前线,于是执笔作刀,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投身到抗疫作品的创作中。从大年三十开始动笔,韩志晓首先创作出门神画《诸病退散,百毒不侵》,以这种中国传统信仰的形式,为人们提供精神力量。

  “这场疫情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每天都紧紧盯着新闻和数据,心情和大家一样,都紧绷着。”面对疫情从一开始的茫然,到后来的充满信心,这一情绪的变化也体现在韩志晓随后的创作中。
  2月6日,《逆行英雄》系列抗疫漫画在韩志晓笔下诞生,致敬在疫情期间逆行的医生、护士、警察、军人和记者。2月8日元宵节,《团圆》系列诞生,呼吁“战胜疫情,我们就团圆”,在特殊时期不要聚集,不要让无数人的努力功亏一篑。
  创作得到认可让韩志晓十分感动,他立即推迟了毕业论文写作,开始全力创作。2月14日,展现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不分区域、不分年龄参战、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卫中华的《共卫中华》系列漫画诞生。随后,韩志晓又与音乐人王博合作制作名为《燎原四方》的抗疫主题歌曲。4月底,韩志晓又应共青团中央邀请,为2020年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绘制疫情期间的网课主题漫画。
  谈及作品被中央媒体认可发布后的感受,“肯定是开心的,但是我反省了自己,作品太少,积累太薄。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让每一份惊喜都变成平常的欢喜。接触了这些平台后,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更清晰了。”韩志晓说。
  不论是这次的抗疫作品,还是以往的创作,韩志晓认为自己创作的内容都是正能量的。因为性格使然,他希望让自己的作品走进每个人的心,感动每一个人,这也是他最想要让自己作品能够表达的东西。
  在设计上,韩志晓还十分喜爱中国风、中国化的元素。门神抗疫图、乳山行景图、国风兰大、诗经系列、网课三国系列……都是含有国风元素的创作内容。除此之外,韩志晓也会临摹敦煌壁画练笔。
  “中国越来越强大,我们创作者的腰杆也挺得越来越直,越是挖掘越发现中国的文化是十分优秀的,在以后的生涯里我也会一直做中国风、中国化的东西。”韩志晓认为,无论采取怎样的创作风格,他作品的根还是在从古至今中国的土地上。“我会尝试很多样的风格和元素,但基调都会建立在我脚下这片土地所赋予的一切。”
  走到现在,韩志晓和自己的艺术梦想越来越接近,他对未来已经有了清晰明确的规划。回首过去曾经经历过的迷茫、艰辛、汗水和努力,韩志晓为学弟学妹们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如何规划未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要多读书,读各种书,成为一个各种知识都有涉猎的人,不至于对生活和行业一头雾水。其次,良师益友的教导和陪伴很重要,几个人一起商量和努力,能更快更好地找到方向。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坚持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