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少年也曾迷茫

——访兰州大学2019年度十佳共青团员张文硕

期次:第957期    作者:校报记者团 蒋云鑫 本报记者 魏渊博   查看:339

原创·首发·独家

  回想大学这些年的经历,张文硕用“成长”一词来概括。

  从目标明确、到迷茫、到再明确,从每天都能按时完成计划的悠然、到计划被各种临时任务打乱的烦躁、再到现在规划被打乱依然可以保持心态,他的心境变了,看问题的方式也变了。
  “该做的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也做了,有遗憾,也感觉一切遇到的都是最好的。”言及此处,张文硕脸上和言语间都是难得的坦然平静。

班上十人进入基地班

  2017年初入大学,张文硕就有着强烈的不仅要把学习学好、还要积极尝试学生工作的想法。

  军训期间,他主动申请担任班级联络员,负责协助辅导员、班主任、教官和班级同学之间的联系,同时通过帮助班级同学集体买书有效解决了新生买书难的问题。
  他的努力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在军训后不久的班干部竞选中被选为班长。
  犹记得2017年11月11日,班委会组织班里同学爬萃英山,那是化学六班的第一次集体户外活动,也是张文硕自己口中“搞得最满意的一次活动”。
  为了增加爬山的乐趣,班委们集体商议后决定增加游戏环节。四人五足、夹气球、你画我猜等互动游戏受到同学们的喜爱,抵达山顶后班委又暖心地为获奖同学发奖品、组织集体合影。活动在同学中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均为百分之百,这离不开张文硕和班委其他成员一周之内的四次实地考察和精心准备。
  除了通过业余活动活跃班级气氛、提升凝聚力,张文硕也没有忽略班级同学的主业———学习。开学之初,张文硕敏锐地观察到初入大学的同学们学习状态不太好,于是萌生了集体自习制度的想法。
  集体自习制度的提议在同学中得到很大认可。单周星期一18:40-20:20,双周星期三19:00-20:20,化学六班的集体自习就这样持续运转到了大一学年末,大家的学习状态也得以恢复与持续。
  全班30个同学中有10个凭借优秀的成绩进入基地班,或许就是对这一做法的最大肯定。张文硕本人也以全专业3/185的排名进入基地二班,并获得新生班长培训“优秀学员”以及“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很幸运遇到化学六班的这群小伙伴,不论是班级的整体发展还是我个人的进步,都与他们密切相关”。

引导与服务

  大一期间,除了任职班长,张文硕还在院团委新闻中心当了一年干事。后来考虑到自己的摄影技术和文字处理能力不是很好,而且兴趣点不在于此,于是他选择加入调研权益部。
  调研权益部是院团委新成立的部门,张文硕也是第一任学生负责人。万事开头难,由于没有先例,他和另一名负责人张艺萱一开始都十分迷茫。但既然决心为同学们解决问题、保障权益,他们就只能逼着自己更加努力地学习如何做好工作。
  经过长时间思量,他们将部门的职责定位为引导和服务,“引导是指帮助师生树立权利意识和维权意识,服务则是解决同学们的切身需求。”
  有了定位,如何开拓“摸不着”的权益又成了一个大问题。他们思来想去决定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推动权益服务。他们设计、下发调查问卷,并及时将问卷结果汇总形成调研报告交给学院负责老师。张文硕还带领团队成立权益信息反馈中心,并获得了同学们的广泛认可。
  随着情况逐渐明朗起来,他还完成了一件真正为大家谋福利的事。在一次各学院权益部门交流会上,作为学院代表发言的张文硕根据长期调研的结果及时反馈了广大同学要求西区东区装路灯、增发午间校车、增加羽毛球场地、改善篮球场灯光的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校领导的重视并得到妥善解决。
  在张文硕和大家的努力下,学院在2018年全校各学院团委权益维护工作年终考核中获得第四名,获得兰州大学2018年度权益维护工作先进单位,张文硕个人也获得了该学年的“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获得荣誉的张文硕反倒十分谦虚:“特别感谢我的搭档张艺萱,如果不是她一直认真调研、积极想办法,权益调研部和我都不会有这些成绩。”
  出于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的想法,完成一年调研权益部负责人的工作后,张文硕决定竞选学院的团委副书记。他的竞选表现得到了学院老师、学长学姐和各班班干部的一致肯定,并负责团委各部门中工作量最大的组织部和科创实践部。
  不久之后,张文硕由自己大二还不会公文写作反思到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决定创新性地牵头举办一次多个学院团干的联合培训。
  这一设想最初遭到了很多质疑,但张文硕没有被质疑声打败,而是继续一步一步完成规划,最后请到了具有丰富经验的三位团委相关工作负责同学,并为九个学院的团支委成员、团委部门负责人和部员做培训。
  培训活动听众四百多人,将天山堂C302教室坐得满满当当,活动也得到了学院老师的肯定和各个学院的积极反馈,“我既然做了学生工作,就有责任把它做好。”
  凭着热情和担当,科创实践部的创新创业在2019年各学院团委创新创业工作年终考核中获得校级第二名的好成绩,社会实践工作在年终考核中获得基础分满分,张文硕还是习惯性地说:“这离不开学院老师的认真指导和部门全体成员的努力。”

学业中的一记耳光

  大二上学期结束后寒假的一天,在教务系统查完期末成绩的张文硕突然有些发慌。

  “大一的成绩都是90多,最差的也有85,这次70多分的都有了”,这让他一下子想起了大一时以0.2分之差错失国家级奖学金的事,他一直以为再努力一些就能弥补当时的遗憾和沮丧,没想到现实给了他更加严重的打击。
  过往的一幕幕像电影一样在他的脑海中放映,班长、新闻中心干事、调研权益部负责人……“好像做了那么多事也没做出什么成果,最后专业也没学好”的念头在张文硕脑海中一直徘徊,而且一度让他陷入深不见底的“迷茫和崩溃”。
  为了不让家人再添烦恼,向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的张文硕更加小心翼翼地掩饰起自己的苦闷,一个人在深不见底的自我怀疑中苦苦沉思。
  开学回到学校后,原以为会奋起直追,但他发现自己心情愈发低落,“上课听不进去,看课本也看不下去”。
  张文硕想到了出去看看,排遣一下心中的苦闷。
  2019年3月,他加入校庆团队,负责采写优秀校友———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俞会根、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李泓等人。校友们的人生阅历、奋斗经历、尤其是在失败面前努力向上的故事,这些鲜活的例子成为了鼓舞张文硕走出低谷的重要力量。
  同年4月,张文硕又参加了兰州大学传说中进入难度最大的学校就业办双A团队的面试。抱着“试一试”“进不去看看差距在哪也挺好”想法的他,没想到一路过关斩将,从几百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团队的礼仪培训让他“整改”了自己原来的面貌。在与企业工作人员的接触过程中,企业人士昂扬自信的精神在无形中感染了他,也重新点燃了张文硕对生活的热情。他开始有意识地注意社交礼节、衣冠外貌,形象气质也有了很大提升。
  校友和企业人士们迥异却同样精彩的人生经历也让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他也在这时为自己的未来做了规划:“希望能够硕博连读,毕业时候如果科研做得好就留在高校,如果做不成功就去社会上打拼,不论做什么,只要选定了,就要认真坚持走下去。”
  十一月,他进入了兰州大学大学生骨干培训班(至公班),甘肃省委党校、学校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的专家讲座令他受益匪浅。
  同时,他通过精心准备,经过层层筛选进入管理学院第十三期研修班学习。“在班上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他们更坚定了我找准目标、不断奋进的想法。”
  如果说这些经历是让张文硕逐渐从阴影中走出来的重要动力,那么通宵复习的经历则是把他从颓废中彻底拉出来的那双手,抑或是彻底打醒他的一记耳光。
  那是在大二下学期的 《高分子基础》专业课,课程本身内容多、知识点零碎,一开始没把知识点弄明白,后边就更弄不明白了。
  临近期末,张文硕脑海里全是要挂科的念头,他在通宵自习室临阵磨枪复习了整整四天,最后这门课以70多分的成绩草草收场,张文硕总结这段经历时说:“好在没有挂科,但是通宵复习的煎熬我这辈子都不想再经历了。”
  好在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结束大二最后一门课程考试后张文硕痛定思痛,决定重新捡拾起大一时的学习习惯和劲头。
  大三一开学,张文硕就全身心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状态中,一学期的努力得到成绩回升的回报,也将自己拉回保研的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处在颓废时期,张文硕也丝毫没有耽误自己负责的学生工作,“学习学不好是我一个人的事,但是学生工作做不好害的是一群人,我不能坑别人”。
  除了学生工作,科研、运动、入党、志愿服务……他也都没有落下。

科研小萌新

  张文硕人生中的第一次科研经历是以校级创新创业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开始的。

  由于经验不足而自诩“科研小萌新”的他接手了导师给的课题———冰毒类似物分子印迹的制备及其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的应用,“兰州刚好是毒品来往的重要交通要道,做出成果了还能协助公安机关缉毒”。但这一愿景在课题启动之初就遭遇了困难。
  由于项目涉及相当多的仪器分析知识,而项目组成员都是尚未接触相关课程的大二学生,大家只能边学边做。“好在实验室的师兄师姐都很认真地指导我们,不仅耐心地教我们使用实验仪器,还在我们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时,一点一点地帮我们分析原因”。
  除了仪器使用这个拦路虎,团队还面临着实验思路这个关键问题。张文硕和团队的其他四个成员都是第一次接触科研,本就缺乏文献检索和实验经验,加上课题的敏感性,他们只找到四篇相关外文文献,且文献都不能直接借鉴。
  他们只能按照原理做下去,前前后后失败了十几次还是没能看到成功的曙光。就在大家都以为项目结不了项的时候,他们终于在一篇来自阿富汗的文章的启发下有了新思路。
  “这个思路实际上是我们项目开展后的第四个思路。特别感谢项目指导老师张海霞老师,我们前前后后折腾了这么久、失败了这么多次,张老师都没有放弃我们,还始终给我们加油打气,帮我们想办法”。
  最终这一课题顺利结项,成果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也在学院年度科研评优中斩获荣誉。
  2019年12月,在校级创新创业项目刚刚结项后不久,一直对科研怀揣热情的张文硕又以“基于Au/COFs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水样中苯环类抗生素的研究”为题递交了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申请书。
  “关于拉曼光谱检查物质的文章有很多,但是如何别出心裁找到拉曼光谱检测物质的创新点是一个难题。”
  张文硕团队从提高拉曼光谱强度方面入手进行创新实验,找到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创新点,最终以申请项目的前20%排名顺利立项,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中。

志愿者的坚持

  2020年的春天因新冠肺炎疫情而过得非同寻常,对于被迫滞留家乡的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

  2月,张文硕看到共青团中央发起的鼓励返乡大学生积极参与当地疫情防控的通知后,便主动联系当地村委会表达了要当志愿者的愿望。
  从2月15日到3月10日,张文硕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协助村委会值班、测量体温并记录、为隔离人员送生活用品、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及行走不便的人购买物资物品、组织人员宣传防控知识,志愿者们忙得不可开交,但也乐在其中。
  对于志愿服务,张文硕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做”。从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植树,到学院组织的昆仑堂清洁活动,再到足球队组织的前往夏官营小学教踢球,两年多时间里他的志愿时长已经达到83.4个小时。
  哪怕是在参与社会实践项目时,他仍不忘志愿服务。
  大二暑假,张文硕跟随“兰州大学导医志愿服务团委学生会团队建设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江苏省人民医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十多天里,他抽空便帮助病人挂号、取药、与医生沟通等。
  在学习、学生工作和志愿服务等方面遍地开花的张文硕还是个体育健将,“最喜欢的是短跑和足球”。
  他与短跑的缘分,完全源于一次偶然。
  体育教研部的邓通图老师偶然间看见他踢足球,连连夸他步频快、适合短跑,有些意外的张文硕在尝试后发现自己确实有点优势,于是接连参加了几届运动会的短跑项目,并在学校2018年、2019年校运会男子50米插拔旗中获得银牌和金牌。
  如果说在院足球队踢球是集体的欢乐,那每次超过3000米的长跑就是他一个人的执着。“长跑很有意思。生活中很多事情就像长跑一样,你老是感觉自己坚持不下去了,其实再一咬牙,再一坚持,也就挺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