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耕时

期次:第955期    作者:石亚梅(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本科生)   查看:275

  今年有幸,我得以看到家乡春耕农忙的场景!

  我曾感叹,每到故园的深秋我总是求学在外不得一见,那漫山红遍的古都深林,那风吹麦香的沁人心脾,以及那牧人手中的鞭儿响和牛羊的鸣号……无不在无数个思乡的夜晚与我在梦中相见。我没想到的是,这让我忽略多年的故乡春耕竟然也别有一番风味。同样是牛羊的高鸣,却不由夹杂着春的勃勃生机,在不经意间为你抹去严冬的清冷和孤寂,让你酸软的四肢顿时倍感有力。
  因为疫情的缘故,冬日困守在家的农民们,不是出太阳的时候在自家院子里搬个小板凳嗑瓜子,就是围着火炉煮茶吃。农历三月的姗姗来迟,终于使他们积蓄了一冬的力量,在这春日的田野上肆意的释放,这怎能不叫人心花怒放?
  网课闲暇的时候,我随着父母去地里种当归。父亲架着老牛车,拉着地膜和犁铧等走在最前面,我和母亲一人拎着水壶,一人提着干粮随后而行。沿路上下地里干活的都是熟悉的老乡,各个都豪迈热情的互相打招呼:“你这是去哪块地里嘞?”“你家黄芪种完了么?”“我还在忙党参,你都开始种当归了,咋那么麻利嘞!”在这问候后,父亲都一一打招呼回礼,田野上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当归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柱状,分枝,有多数肉质须根,黄棕色并伴有浓郁的香气,为低温长日照作物,宜高寒凉爽气候,在海拔1500—3000米左右均可栽培。主产甘肃东南部,以我的家乡岷县产量多,质量好,素有“当归之乡”的美称,其次为云南、四川、陕西、湖北等省。《雷公炮灸论》记载:凡使当归,先去尘并头间硬处一分已来,酒浸一宿。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跌扑损伤等。除此之外,当归还是一种上好的补品,老人体弱,煮粥时削几片当归在里头,便是任何好看包装的营养物品都无法比拟的。我的家乡生产这种药材已有多年的历史,之所以能在当归领域拔得头筹,不仅仅是土地气候适宜的缘故,还是多少年祖祖辈辈劳动经验积累的成果。
  我的家乡岷县多山少平原,我所在的村子更是四面环山,唯有一条蜿蜒的水泥路与外界相连。在这种自然和经济条件下,决定了家乡生产方式的简单和原始,即使有哪家贩卖药材赚了钱渴望投入现代化播种或者收割机器,那蜿蜒细窄的山路和陡峭的坡地也会给他冷酷的拒绝和回击。这里的山仿佛有着一种神秘的不容任何喧嚣杂鸣侵犯的威严,她以那特有地理地势保留了祖祖辈辈遗留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保证了岷县当归的原汁原味和特有的优势。
  除了在河滩平地偶尔使用打土机碎土翻地外,牛耕,仍然是这里最原始也最受农民欢迎的方式。在药材种子登场之前,父亲先架好犁铧,赶着老牛开始翻地。牛偶尔累了赶不动,父亲也不急着以鞭子相逼,而是倚着犁铧抽一根烟,或是用小石块将犁铧磨得发光发亮、锋利无比。一根烟抽完,农具打理干净,牛也歇的差不多了,这时候父亲便把鞭子甩的破声响,架着老牛扬长而去,一直蜿蜒到地的那一头不见了踪影。我和母亲则把翻出来没有碎掉的土块用锄头敲碎,然后拾掉碎石头和去年的草渣,保证土地松软无杂质。在父母和老牛的劳作下,那冰封了一冬的冷酷而又坚硬的地皮仿佛有了魔法,一下子变得温柔起来,尽情地接受农民的派遣,以便供给当归最好的生存环境。
  土翻好后,牛便被栓在田埂的石桩上吃家里带来的草料,那草料须得用铡刀切碎,再和水拌入大豆磨成的面料,搅拌均匀才能放心给牛吃。牛和马是农民最贴心的朋友!对我父亲而言,没有牛马就相当于没有手足。几年前家里卖掉了那头干不动活的老马,父亲总觉得心里发虚,母亲更是在老马被人牵走时留下了眼泪。我儿时总是和弟弟一起骑着那匹马由父亲牵着去地里玩耍,如今老马变成了老牛,我也求学在外无缘再见家乡的春耕和秋收,这怎不叫人悲哀?
  翻地、捡石头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场。翻好的土地松软而又泛着黝黑的光泽,父亲便用锄头在田里勾出一条条一米宽的土拢,母亲和我则配合着将地膜覆盖在土拢上,我负责盖地膜,母亲在两旁压土,我们三人一前两后默契配合,加上翻土犁地,一天便搞定了一块地。
  接下来便是当归种子出场了。第二天,父亲用直径大约三厘米的木棒在地膜两端戳出一个个小窟窿,我和母亲便一人一行穿梭在白色的地膜通道间,将当归种子两根一组根朝下放入小窟窿中,再盖上土,这样,一颗当归的栽种历程才告结束。诚然,这个工作很费手指,当归根在土里不能弯曲,不能跑偏,需要用手指护送它们一直到最底端,碰到没敲碎的土块就得用手指在土里掰碎,若碰到石块则迎来的是指甲断裂和血肉模糊。
  在当归的种植过程中,这样的过程和动作得无数次重复。在天空还飘着雪花刮着北风的情况下,从早上到中午,再从中午到晚上,我和父母都是弯着腰屈着膝盖低着头在田间栽药材。父母低头不语,一心专注手里的工作,我却时时刻刻感受到从腰部和腿部传来的阵阵酸痛,感受到手指和手腕的无力和僵硬。而此时整片山上,人们都是同样的姿势和动作,都仿佛将疲劳和寒冷抛在了脑后,只求不被别家落下,只求早点种完这让人又爱又恨的当归,所谓风雪无阻,大概就是这种场景!
  我站起来捶捶腿和后背,望着这生机勃勃、不言疲倦的耕作场景,顿时体会到父母几十年如一日的辛苦,体会到我的祖辈们世世代代的艰苦岁月,体会到中华民族几千年农耕文明的神秘和伟大。我被这场景震撼了,我不禁想起了那首老歌: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为了春回大雁归……谁最美,谁最累,我的乡亲,我的战友,我的兄弟姐妹……老歌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唱出了劳动的伟大,唱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想到这里,我觉得自己又似乎充满了力量,转身继续投入到这光荣的劳动战队中去了。
  如今我歇在家上网课,但春耕还没有结束。当归和黄芪的栽种断断续续开始告终,随之而来的又是土豆和其他作物。农家少闲月,除却寒冬腊月的短暂休息,农民的其余月份大都在田里度过。渴了山泉畅饮,饿了田间馒头咸菜,累了田埂石板是最好的椅子,冷了田间土坳便是最温暖的避风港……惊蛰雷响,春耕打头,农家又一次迎来了一年的辛苦、满足和充实。世世代代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无不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勇气诉说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朴实,无不在忙于生计的同时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气。马克思曾说:劳动创造价值!这光怪陆离、美丽多姿的世界,不就是无数个像我家乡这样的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吗?
  又是一年春耕时!
  那梁间燕子的呢喃,那山间泉流的潺湲,以及那黑色的厚实土地,仿佛都承载着深秋累累的硕果在一次次向我召唤,一次次地告诉我,故乡千年农耕生活的神秘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