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 舒连景

期次:第934期       查看:416

  舒连景(1907—1966),字峻山,山东聊城人(旧为堂邑县),文学家,精熟小学,专长先秦文学,有《说文古文疏证》等著作。1927年在山东省第三师范学校学习。1931至1935年间,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在山东省立临清初级中学任教,并加入“禹贡学会”。后任济南市立三中、国立第六中学语文教师,成都私立齐鲁大学中文系讲师,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教授。建国后,历任武汉大学中文系讲师,兰州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
  舒连景自幼向学,在山东大学读书期间,与闻一多、游国恩、丁山等著名教授有师生之谊,并因此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形成了自己在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字学两方面的学问专长。读大学期间,曾发表了《六朝门阀之婚姻》《说文数名古文考》等论文。1937年大学毕业不久,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说文古文疏证》一书,成为当时颇有影响的青年学者。
  抗日战争时期,舒连景辗转至湖北、四川等地的中学、大学任教,1950年2月,调入兰州大学中文系任教,1953年,接任系主任。
  舒连景来校初期,学校因为各种原因面临着师资流失、教学不系统的窘境。他任系主任之后,安抚教师,使他们能安心教学。在后来的十几年中,又陆续接受全国其他重点院校调入的骨干教师、青年俊彦数十人,至1959年,兰大中文系教师已由初建时的10余人,增加到40余位,而且在中国古典文学、语言学、文艺理论、现代文学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1959至1961年,接到甘肃省政府文件,中文系师生分别进入到甘肃师范大学、兰州艺术学院任教学习。舒连景服从组织分配,入甘肃师范大学教授先秦文学。1961年复系后,又任系主任至1966年。
  在学生们眼中,舒连景是腹有诗书而气质不华。柯杨曾回忆说:“舒先生五四年还穿的长衫(长袍子),有两幅眼镜,一副眼镜看远的,一副看近的,上课的时候烟不断,那时候烟没有过滤嘴,抽出一个往下墩一下,然后就按到上面接着抽。”1954级校友吴正中回忆说,“听舒先生讲课,是一种极大的美学享受,舒连景真是个讲课的艺术大师……同学们恨不得将他讲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统统吃下去。”张文轩老师回忆说,“舒先生的讲课特点是不编讲义,坐在椅子上,不断抽烟,以余冠英主编的《古代文学史》为纲领,解析要点,阐发心得,循循善诱。”
  舒连景的学问和授课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吴正中这样评价舒连景,“他的学问大极了,深极了,他把人物讲活了:把‘风尘仆仆,周游列国,热心教育,潜心著述’的孔子讲活了;把‘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经》讲活了;把‘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讲活了;把‘字字珠玑,句句金石,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讲活了”。
  作家何来回忆说,“给我们教先秦文学的舒连景先生,是位忠厚长者,不苟言笑,不论课内课外,从来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虽口才不甚好,却治学十分严谨,楚辞讲得最有见地。他衣着很朴素,老花镜的度数很深,总是坐在那里不紧不慢地讲,好像他只是学问的载体,而自己本身是不必引起注意的,甚至是可以不存在的。”
  舒连景对青年教师,也是关怀备至。林家英从复旦大学分配来兰州大学中文系时,中文系有规定,新来的助教还要进修,要求他们把文学史打通关,舒连景曾指导林家英先秦两汉文学史,因为难度比较大,林家英做了好多阅读笔记,定期给舒连景看。林家英对舒连景的指导一直感念在心:“我把先秦两汉的代表作,尤其是《诗经》《楚辞》,还有两汉的乐府民歌,做了题解,这对我后来出版《中国古典诗歌选注》(四册)很有帮助。舒先生很认真地在我的读书笔记上批阅,既加以鼓励,还提了很多建议。”
  高尔泰也曾得到过舒连景的帮助。1956年,高尔泰写了《论美》一文,“写出来很得意……想找几个懂得的人给看看。”舒连景第一个看了文章,说“题目太大。”并说,“文章题目越小越好作……题目大了,吃力不讨好。”高尔泰对舒连景的意见并不认同:“我唯唯,但并不赞同。”
  1966年,舒连景遭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含冤逝世。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传统知识分子“君子之行”的德性,以及为兰州大学中文系做出的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