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根基层 奉献人民

    谭天社为贫困户办理小额信贷业务陈凯凯入户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原创·首发·独家  2018年8月底,兰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2017届研究生陈凯凯回到家乡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以陈塬街道办事处主任助理和上河村支书助理两职开启了选调人生。本科学习草业科学为他参与农业知识普及、春耕生产、经济林科学化管理等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知识支撑,硕士阶段的社会工作学习则为他的人际交流增色不少,他觉得在工作中“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像陈凯凯一样毕业后扎根基层,奉献社会的兰大学子还有很多。据软科数据统计,兰州大学选调生数量长期位于双一流高校前列,2019年更是以504名的数量高居榜首,其中74%留在西部,有220多人留在甘肃,选择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做完了心里很踏实”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2017届研究生谭天社便是一名选调生。毕业之际,谭天社凭借出色的个人能力斩获了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设计院(核三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核404、国投北部湾发电有限公司(现并入南方电网)等多家单位的offer,但考虑到老家“四级残疾的妈妈、一级残疾的姐姐”和“谈了七年的女朋友”,他决定通过考取选调生回到广西,最终成为百色市市委组织部一名干部。  2017年7月走上岗位,9月谭天社就给他联系帮扶的贫困户罗绍波办理残疾证,初次上任的他对于机关位置、办事流程都不是很清楚,但是为了处理好这一搁置许久的事情,他把“残联、医院、民政全都跑了个遍”,终于为老百姓办好了事。他还整合小额信贷、文秀助学金等多种奖助学资源,成功帮助60多名大学生办理雨露计划补助,“做的时候是有点累,但是做完了心里很踏实”。  在成为驻村干部后,谭天社积极参与当地的经济建设,指导和鼓励当地村民种植油菜、水稻等作物实现创收,帮助当地发展完善蜜蜂养殖经济、大龙虾养殖经济等特色产业。同时,他还帮助成立了一个村级公司,为群众销售山茶油、砂糖橘、琵琶等农作物提供了平台。  2018年,当地的砂糖橘由于快速腐烂没能畅销,谭天社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广泛上网咨询,最终明白砂糖橘在果树上感染的霉菌会以裂变模式增长。为了减少腐烂,谭天社网购了苹果、青枣、红枣、香蕉、芒果等十余种水果,仔细琢磨起各类包装方法———打蜡、泡沫套、空气柱纸箱、硬质纸箱,并对各类方法进行了细致而耐心的分析,找到了适合当地砂糖橘的包装,同时建议和大商贩或是政府部门建立点对点的批发关系,打造“文秀果”品牌,这一系列建议被采纳后最终实现了可观的收益。  “自强不息,独树一帜”是兰大七年时光在谭天社身上刻下的烙印,“学院老师和同学常常做实验做到凌晨两三点,甚至通宵”的拼命和认真无形中让他养成了有理想、有追求、不服输、敢拼命的性格特质。在基层扎根的这三年,谭天社不仅努力做好了发展党员、收缴党费、组织生活会等党建工作和写好调研报告、讲话稿、典型经验材料等写作任务,还结合专业知识为当地发展出谋划策,无机化学专业的学习经历让他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了当地的水肥一体化事业,并多次给农业农村局、环保局相关人员提建议,“虽然最后由于当地技术限制没被采纳,但是我做了我应该做的,内心很踏实”。“不成为选调生我会后悔一辈子”  陈凯凯工作中主要负责农村基层党建、脱贫攻坚、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人居环境整治、文字材料写作等工作。得益于组织上的“传帮带”负责制以及对于家乡的熟悉和热爱,他很快就适应了工作。  陈凯凯一直怀揣着去往基层脱贫攻坚一线淬炼自己的理想,本硕期间不仅多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还保持着每天浏览国内国际新闻、阅读最新时政材料的习惯,硕士期间参与的中央财政支持的少数民族留守妇女能力建设项目,更让他看到了基层工作的价值所在和基层群众对知识、文化和技能的渴望。毕业季面对天津航道局、华中科技大学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的offer,想去基层发光发热的他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工作。  秉承这一理念,陈凯凯不仅主动向前辈学习请教很快适应了工作,还承担了农村基层党建、脱贫攻坚、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人居环境整治、文字材料写作等多类工作。在这些工作中,最让他“满意和骄傲”的是创建了以微信为载体的“陕西商州上河村”腾讯为村平台,开发有“村友圈、党务、村务、事务、我的”五大板块。“村友圈”是村民们畅所欲言、线上交流的“朋友圈”,大家不仅可以在“圈子”发布村上举办的活动、宣传村里的好人好事,还可以展示家乡的优美风景和特色产品。“党务”板块是村委们进行党务公开、撰写工作日记、分享学习体会的重要平台。“村务”和“事务”板块则汇集了村内的各类事件、大小通知,诸如村务公开、村民议事、先进典型评选等事宜都能在这里找到踪迹。而村民信息反馈、下情上达主要通过“我的”板块进行。  驻村干部们利用该平台尝试开通了上河村为村集市,将村里的土特产,特别是核桃进行线上销售,让村民从“互联网+乡村”的发展模式中得到了更大的实惠。“通过‘为村’平台,群众可以直观地看到村两委的工作开展情况,同时也可以进行评论、点赞、互动,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够参与到村集体的各项工作中来,有效提高了村民参加村务活动的积极性。”目前,平台运行良好,群众参与率极高,该平台也是商州区第一个“为村平台”,深受上河村父老乡亲的喜爱和好评,同时也得到了“商洛日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两年驻村工作为陈凯凯在基层一线“蹲苗压土”、汲取营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面对群众的诸多诉求,陈凯凯不再像刚刚成为选调生的时候那样焦躁不安、手足无措,而是学会了以平和的心态接待群众、倾听群众,服务群众,耐心细致地为群众答疑解惑、解忧纾难。通过与群众近距离的接触,陈凯凯懂得了群众最需要什么、最关心什么,知道了什么才是群众最为期盼解决的“关键小事”。“把根扎的再深一些,把农村的养分再多汲取一些,把老百姓的心声再多倾听一些”,是陈凯凯对组织重托、群众信任的自觉担当,也是他对自我理想、人生目标的不断坚持。  当前,正值商州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奋力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陈凯凯表示将全力以赴配合村两委做好全村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和脱贫成果巩固相关工作,同时在基层党建和村级产业发展方面多花心思、多出点子、多谋路子,为实现商州新时代追赶超越助力加油。倾心为就业做好服务  为了更好地做好选调生工作,2019年兰州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下称“就业中心”)组织了首次关于选调生求职技能技巧培训,为200多名学生提供专业的技能训练服务。2020年疫情期间,就业中心又开办了线上选调生考试模拟班,不仅专门从中公教育请来讲师开展高质量培训,还在考试前两周组织了模拟笔试和面试。得益于此,2019年参加甘肃省选调生考试的350余名兰大学生有331人上线,2020年约400名同学通过第一批考试。  除了专业系统的培训服务外,针对主动前往就业中心咨询相关事宜的学生,负责选调工作的老师往往会综合后续发展、当地重视程度、往届学生反馈等信息予以详细解答。“19年的黄洁同学通过了广西和甘肃两地的选调,不知道该选哪里,最后在我们的建议下去了广西,现在发展得很好。”就业中心相关老师说。  就业中心的选调生工作没有结束在学生去往岗位的时刻,而是通过建立各省份微信圈、保持电话联系、去往当地调查等方式无限延伸开来,“今年本来计划去百坭村回访毕业生,但受制于疫情没能去成”。据介绍,兰州大学的选调生集中于草业科学以及法学、哲学等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占比80%-85%,北海是除了甘肃之外的最主要选调地区,从16年至今总共有60余名学生去往北海,广西、青海、陕西、江西、黑龙江、辽宁等地区也得到了兰大选调生的青睐,“由于各地对高素质人才的重视,去往当地的学生都找到了安居乐业的归属感”。总体看来,多数选调生会回到生源地,不少省份进行选调分配时也会尽量照顾学生的具体生源地,因此中途离岗的选调生数量非常少。  “学校十分重视选调生工作,近几年开始举行选调生出征仪式,我们也会继续做好支持和服务工作,挖掘有志于投入基层的优秀人才,让选调生留得下干得好。”就业办相关老师说。

  • 学校领导走访人民日报社 甘肃分社、新华社甘肃分社

      本报讯  近日,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安俊堂,校长助理、学校办主任李鹏杰一行走访了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新华社甘肃分社,并分别展开座谈交流。  座谈交流中,马小洁对人民日报甘肃分社和新华社甘肃分社多年来给予兰州大学的关注与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学校党建思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思路,希望媒体继续支持兰州大学的改革发展。  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社长董洪亮表示,兰州大学是全国高等教育重镇,也是媒体重要的新闻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育人是高校的核心功能,高校思政教育就是在塑造人的灵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将运用好各类平台对兰州大学各项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报道。  新华社甘肃分社社长任卫东表示,近年来,新华社密切关注兰州大学的改革发展,聚焦学校的突出贡献、重大成果、亮点工作等,通过开展大量融合报道、专题报道和多语种报道,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传播“兰大声音”,并创新形式,以Vlog、纪录片、直播等新形态,向海外读者报道兰州大学。双方还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学校办、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有关负责人和思政课教师参加座谈交流。  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  新华社甘肃分社  兰州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我校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本报讯 7月11日上午,兰州大学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暨交流座谈会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冶力关培训中心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南州委书记俞成辉,州委副书记、州长赵凌云,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卓尼县委书记杨武,州委常委、州委组织部部长吕哲军,副州长王建军、王芳、梁维吉、杨振林,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校长助理、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许鹏飞等出席签约仪式及座谈会。甘南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汪尚学主持签约仪式。  俞成辉介绍了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基本情况。他对兰州大学科研人员多年来为甘南的草原生态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希望双方能够共求实效,共谋发展,立足甘南藏区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等特色优势,借助兰州大学的人才团队、科研平台等力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深度合作。  严纯华说,甘南的发展势头令人鼓舞,实现全域旅游无垃圾,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生态畜牧业等得到了长足发展,各方面的变化日新月异,令人印象深刻。兰大与甘南的合作渊源已久,此次合作既是甘南人民对兰大老一辈学者的肯定,也是对当下科研人员的鞭策。当前,兰州大学与甘南发展基础良好,合作前景广阔,学校将与甘南州精准对接,认真落实双方战略合作协议,把协议内容细化、实化、具体化,聚焦甘南州政府重大创新决策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咨询、优势产业开发规划的制定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保护产业、生态畜牧业发展等工作,逐项推进,狠抓落实,使双方合作更加务实、更有成效。  严纯华、赵凌云分别代表双方签约。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地质灾害防治、草原生态保护、野外观测台站建设、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民族理论政策的宣教与研究、冶力关康养基地建设、干部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签约仪式后,双方围绕框架协议涉及具体内容召开座谈会,进行了深入细致交流和研讨。随后还深入到临潭县冶力关镇、八角镇就特色小镇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调研。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兰州大学2021年拟招收推免生1600人

      本报讯  7月8日,我校研招办正式发布了2021年接收推免生章程,明确2021年拟招收推免生约1600人,其中含学术学位直博生约130人。申请直博生者,必须为“双一流”建设院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较强科研创新能力,其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达到425分、雅思6.0分、托福90分及以上或其他同等水平外语成绩,并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被录取的直博生第一学年选修硕士阶段的课程,享受硕士生特等学业奖学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首批新工科项目验收获评优秀

      本报讯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题验收结果,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主持的新工科项目“依托物理学科培养新工科高层次人才”获评优秀。这是该项目继2019年2月中期检查中获评优秀并被推荐大会交流、2020年3月应邀撰写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优秀案例之后,结题验收再获好评。在获批该项目之后,物理学院主动谋划,积极组建新工科教研室,以项目为牵引,推动学院新工科建设,不断探索新工科建设新模式。(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程修文教授课题组在探索非均相过硫酸盐催化反应体系构建策略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本报讯  近年来,SO4·-高级氧化技术(SR-AOPs)因其适用范围广、氧化能力强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热点。在活化PMS产生SO4·-的众多方法中,过渡金属活化反应体系往往展现出更高的催化性能和更少的能量需求,是重要的SO4·-激活技术。然而,以往研究报道的单一过渡金属催化剂、多元负载型催化剂在活化PMS体系中往往存在金属离子溶出量高、催化剂稳定性差等问题。另外,非均相纳米催化材料在悬浮体系下使用常存在催化剂回收困难、易团聚等现象不利于活性位点暴露等问题。  近期,我院程修文教授课题组在探索高效稳定的非均相PMS催化反应体系构建策略方面取得系列研究进展。  基于相关理论分析,课题组确定LDHs和PBAs因其整体性与内部坚固的骨架而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且因其内部可同时组合多种类、多价态过渡金属而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基于此,课题组研究人员分别构建了基于LDHs与PBAs的PMS催化反应体系,优化催化剂的组成与合成工艺参数条件,提高其活化PMS性能,进而高效快速降解水中污染物,并基于抗生素降解实验与反应动力学研究,阐释各参数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特别地,通过探究LDHs/PMS反应体系中产生的活性氧化分子种类,明晰污染物降解过程机制,揭示体系高效处理新兴微污染物的作用机理,为高效净水技术与环境功能纳米材料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光催化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污染控制技术,由于光诱导产生的·OH氧化能力强、无选择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而在过硫酸盐高级氧化体系中,光活化是一种典型的过硫酸盐活化方式。基于以上思路,结合前期研究结果,课题组构建了多种可见光辅助非均相催化剂活化PMS体系,以期在降低反应体系能耗的同时,实现水中微污染物的快速高效降解。  此外,课题组还设计开发了一种经济有效的复合催化膜,以期实现高效活化PMS处理医院废水的同时,能解决颗粒团聚及回收的问题。针对此,课题组通过沉积法将具有高效催化性能的纳米颗粒掺入聚合物膜基质中,优化其制备工艺参数,构建复合催化膜活化PMS处理医院医疗废水的反应体系,探究其PMS活化性能与反应体系的可重复使用性能,为提高环境功能纳米材料实际应用潜力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上述研究结果于近期分别发表在环境领域著名期刊 《AppliedCatalysisB:Environmental》《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和 《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上(均为中科院一区期刊,影响因子分别为16.683、10.652和9.038),论文第一作者为2018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郭若男(提前一年毕业,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资源环境学院)

  • 《敦煌廿咏》正式发布

      本报讯  兰州大学中华诗乐文化研究中心首次尝试将敦煌文献用声乐套曲的形式进行演绎,用歌声讲述敦煌故事,让敦煌走进人们的心里。  研究人员从敦煌文献中整理、考据、校订了一组诗,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作曲和表演方式,重现了《敦煌廿咏》的精神风貌,让现代人得以在美妙的音乐中更加直观地体味敦煌的文化魅力。  《敦煌廿咏》,又称《敦煌二十咏》,是描写和反映敦煌名胜古迹和历史人物的一组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敦煌文献中有此组诗的文献共计六个卷号,分别是:S.6167、P.2690、P.2748、P.2983、P.3870和P.3929。《敦煌廿咏》先后有王重民、马德、李鼎文、郑炳林、李正宇等先生做过校录和研究,根据研究,《敦煌廿咏》的写作年代大致在唐大历二年(767),作者佚名。(艺术学院)

  • 第十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落幕

      本报讯 7月3日,我校第十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榆中校区举行。大赛共产生《藏鹰稀土———多模动态光学防伪技术首创者》等金奖项目10项,《生物质膜材料的产业化制备及水处理应用》等银奖项目20项,《散点聚合农业———峰熠云农场项目》等铜奖项目30项。本次大赛自启动以来,组委会累计收到项目申报125项,经评审委员会专家组网络评审,共有43支团队入围决赛进行项目路演展示。路演展示分为参赛项目团队项目展示和评委提问质询两个环节。各项目团队通过PPT和视频对各自项目的创新模式、团队建设、盈利分析等方面进行介绍展示,评审专家针对项目进行提问质询,并提出指导意见及可行性建议。(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