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依法治校的进程中稳步前进

    原创·首发·独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把全面依法治国提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高度。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推进高校依法治校、加快教育法治建设,既是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的内在需求。  2020年5月14日,兰州大学法律事务团队聘任仪式暨第一届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为让广大师生员工了解学校依法治校工作和法律事务团队情况,本报记者于近日采访了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相关成员(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光亚;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兰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高级法官杨磊;甘肃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曾施霖;兰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迟方旭)、常年法律顾问———正天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军律师及学校办法务科工作人员杨浩。  记者: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法治的角度来说,如何推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王光亚: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为教育系统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指明了方向。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理清理顺政府、教育和学校的关系的前提下,形成完整而科学的制度安排;就是要在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形成保证制度和组织体系灵活运行的机制;就是要在健全学校体制机制的同时,有效形成和充分发挥教育治理能力,解决教育发展中面临的现实矛盾和问题,使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使管理工作更有秩序、更有效率,使法律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尤其是要注重办学理念的延续性,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学校建立健全以章程为统领、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规范办事程序,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杨磊:从法治角度来说,学校应主动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根据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更好地激发兰州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活力。推进兰州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我认为应主抓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把方向、抓落实,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建体系、抓机制,发挥大学章程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内部治理结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三是重法治、防风险,运用法治思维开展各项工作,加强对制度规范、合同文件等的合法性审查,强化对知识产权、校名校标等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防范和化解校内外法律风险。四是促公平、保权益,加强对师生正当权益的保护和救济,可以尝试建立和完善教师申诉、学生申诉制度,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学校管理中都能直接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建议学校尝试开展诚信教育,将学生诚信表现记入档案,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有效机制。  曾施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纵贯社会各个领域,涉及各个组织,事关每一个公民,对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各个阶层和群体都提出要求和任务。从法治的角度来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依法治校是高校的目标价值和本质要求。高校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各个环节中均涉及法治化问题,推进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要坚持依法办学,以大学章程为基础,不断强化制度意识,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学校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理顺校内管理体制机制,健全议事决策、分工协调、沟通交流、监督制约等有效机制。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治理体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学校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迟方旭:商鞅曾言:“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法治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治国理政须臾离不开法治,而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的重要依托。对于推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而言,我认为首先要做到依法办学。实行依法办学,学校重在做到:一要组织教职工和学生深入学习和执行国家制定的 《宪法》《教育法》《教师法》等,使学校的办学、管理、教育教学都符合法治要求;二是突出大学章程,其可称为高校治理体系的重要载体。以明确方式确立章程在校内的“最高”地位,明确领导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教职工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构建权力结构的有机统一整体。明确界定学校内外部关系,正确处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正确体现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诉求,明确大学与政府、市场等外部法权主体之间的法权边界,明确大学与学院、学术与行政、学校与师生等内部法权主体间的法权边界,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法权分工和定位。三要严格遵法、守法、用法,领导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用法治方式,说话办事要坚持法治原则;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养和学习,提高自身法律素养和认知能力,从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四要建立便捷规范的办事程序,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和议事规则,指定专人负责学校法律事务,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  记者:学校如何在各类活动中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王光亚: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实质就是一种法律关系,涉及到权责如何分配、权利如何行使的问题,政府与学校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组织,具有不同的组织目标和社会使命,政府应该依法行政,学校应该依法治校,政府与学校构成权利和义务互为依存的法律关系,学校有权利自主管理,政府有义务不侵害学校的自主管理权,为学校的自主办学提供人力、财力等条件保障,同时政府有权力规定教育教学标准,对学校办学质量进行督导评估,学校则有执行国家教育标准、保证教学质量、接受政府督导评估的义务。学校与教师、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服务和管理的关系,学校要依法办事,依据法定的权限和职责对教师、学生进行管理,保障教师和学生的权益不受侵犯,要以人为本,实行人文关怀,关心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因此,学校与政府、教师、学生的关系需要法治化,需要建立一套高水平的规则来规范和约束,通过运用法律手段,使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来自学校外部的侵害,或者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及时通过法定程序得以补救。  杨磊: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进入了大规模发展的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事主体,已通过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广泛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从而产生来自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法律风险。我觉得主要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维护自身权益。一是坚持依法办事。只有在处理任何事务时,坚持依法办事,才能为各方提供一个可预期、可信赖的环境,也可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为处理和解决问题提供基本遵循。应持续努力增强全校师生员工遵纪守法意识和依法办事习惯,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全方位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和引导。二是加强制度建设。现在很多高校以章程为核心,进一步实现了学校制度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当前,兰州大学的制度规范体系比较健全,基本上能做到有章可循,比较缺乏的是制度的实施体系、监督体系和保障体系,这是学校下一步制度建设的着力点。  曾施霖:学校在日常运行和对外交往中,需要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树立依法办事、尊重章程、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二是健全规章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和活动依法开展、有章可循。三是建立合法性审核机制,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出台重大决策、实施重要项目、签订重要合同前都应认真做好合法性审核,从源头上避免或降低法律风险。四是积极主动依法维权,对损害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敢于通过复议、仲裁和诉讼等法律手段依法解决。五是加强法治教育,树立校园法律信仰,让依法办事的法治精神深入人心,让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成为师生员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武器,同时内化为师生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迟方旭:高校所从事的事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办学自主权范围内的学术自由事务,学校处理这类事务时,政府应当尊重学校的自由裁量,除非违法否则不得干预。二是国家教育权范围内的事务,此时学校行使的是公权力,要受到各方主体的监督,此时政府基于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关系,可以视察、训示、认可、撤销等,对合法性、合理性均可调整。对于其不当行为,其他主体也可以通过行政诉讼提起损害赔偿之诉,此时高校应当强化证据意识,在履行行政主体职能时,严格按照事实和程序办理,在作出行为之时就(下转2版)

  •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综合楼项目主体结构封顶

      本报讯 6月18日,我校榆中校区综合楼项目顺利封顶。副校长范宝军出席封顶仪式。他对参建单位克服疫情影响确保工期采取的措施给予肯定,并希望参建各方一如既往地发扬“工匠精神”,保一流品质、创优质工程。综合楼地下二层,主体结构地上四层、局部地上三层,建筑面积约4万平米,于2019年5月20日开工建设,2020年6月18日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建设过程中,各参建单位各司其职,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及进度,克服了前期管网改迁、冬季施工及疫情带来的困难,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基建处)

  • 民革兰大基层委员会、民革党员获多项荣誉称号

      本报讯  6月14日,民革甘肃省十二届八次常委(扩大)会议暨“组织建设年”工作推进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期间民革甘肃省委会表彰了民革示范支部、优秀民革党员之家、民革先锋党员、2019年度优秀参政议政成果。民革兰州大学基层委员会兰大一院支部荣获“民革示范支部”荣誉称号,兰州大学民革党员杨肃昌、聂军胜、胡建明等荣获“民革先锋党员”荣誉称号。大会同时为甘肃省获得民革中央授予的第一批“民革示范支部”颁发了奖牌,民革兰大委员会主委李公平代表民革兰大支部上台领奖。(统战部)

  • 甘肃省教育厅组织全省高校观摩我校改革发展工作

      6月19日下午,甘肃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组织全省本科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来兰州大学现场观摩“十四五”规划、“双一流”建设、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以及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海燕,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国珍,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校长严纯华,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生诚,校长助理李鹏杰参加观摩活动。  与会人员参观了兰州大学科学观测台站中心、电镜中心、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萃英学院等,详细了解了兰州大学在学科建设、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举措。  随后,张国珍主持召开交流座谈会。徐生诚汇报了学校综合改革有关情况,西北民族大学校长郭郁烈和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俊宗作了交流发言。  严纯华介绍,近年来兰州大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凝练形成“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发展思路,以2025行动计划纲要为统领,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双一流”建设,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兰州大学将继续积极争取教育部、甘肃省、兰州市的共建支持,希望今后和省内兄弟高校加强交流合作,携手奋进,共创一流。  马小洁对观摩团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甘肃省各兄弟高校要同谋发展,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专业优势,搭建大平台,提升陇药产业、核产业等核心竞争力,服务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这是甘肃高等教育责无旁贷的责任。兰州大学会继续努力加快自身发展,同时希望与各兄弟院校一起为甘肃省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王海燕指出,兰州大学“立足西部、胸怀大局,守正创新、不断进步,自强不息、独树一帜”,在综合改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希望各高校共同学习兰州大学的办学治校理念和经验做法,找准目标定位,认真思考谋划,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我校与莆田市人民政府召开战略合作座谈会

      6月18日上午,兰州大学与莆田市人民政府召开战略合作座谈会。莆田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傅冬阳,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金枝,教育局局长卓金贤,财政局局长余志生,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国生,副校长李玉民,校长助理许鹏飞、李鹏杰出席会议。  会上,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于晓栋介绍了莆田市的人文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医疗健康产业等情况。双方就合作共建核医学研究中心,共同研制硼中子俘获肿瘤治疗(AB-BNCT)设备,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组建合资公司、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两岸融合和国际交流等事宜进行初步协商洽谈。  傅东阳表示,莆田市历来重视教育发展,希望从健康医疗产业合作切入,与兰州大学展开深入合作,通过人才培养、成果转化、资源优化等方面做到优势互补,实现高校与地方双赢。  严纯华介绍了兰州大学的办学理念、学科门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情况。他说,兰州和莆田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兰州大学与莆田市的合作共建应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高质量、高起点谋划,并融入甘肃省与福建省的产业互动中,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会后,傅东阳一行参观了城关校区中轴线、二分部串列加速器、榆中校区中子楼、榆中生态创新城规划展示沙盘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兰州大学敦煌法学研究中心成立暨首届学术研讨会在兰大举办

      本报讯  6月20日上午,兰州大学敦煌法学研究中心成立暨首届学术研讨会在城关校区举行。甘肃省法学会秘书长薛峰,甘肃公安职业学院党委书记任尔昕,甘肃省委党校教务长陈永胜,甘肃省政府参事、原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马玉祥,甘肃人民出版社著名编审刘延寿,甘肃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原院长刘晓霞,兰州大学社科处处长杨林坤,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所长郑炳林,兰州大学教授李功国,兰州大学法学院院长甘培忠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康建胜副教授主持会议,杨林坤宣读兰州大学15号批文,李功国向受聘专家学者颁发了聘书。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敦煌法学进行了学术研讨,刘延寿以敦煌法学与河西法律文化为主题进行了发言,强调要搞清楚敦煌法学、敦煌学和敦煌研究各自的内涵和外延;马玉祥分析了敦煌法学与民族法文化的关系,认为兰州大学在国内乃至世界开创了敦煌文化的先河,树立了敦煌法律文化研究的旗帜;陈永胜提出了敦煌法学基本理论框架构想,认为日本学者对于敦煌法学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王勇就敦煌法学与中国法学话语体系重构进行了发言,创造性的提出了“三来方法论”即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刘晓霞对敦煌与丝绸之路中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她主张进行法学的想象与制度的回归,从功能主义和制度化的角度,进行功能性分析。  李功国提出敦煌法学概念的必要性和成熟性,学科理论的基本假设,并对未来敦煌法学的发展提出明确的方向,要进行学科理论构建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培养,发扬敦煌人扎根沙漠,坚守奉献的精神。  甘培忠在会上致辞,对兰州大学敦煌法学研究中心成立表示祝贺,并衷心祝愿中心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推动敦煌法学的发展壮大。  兰州大学决定成立“兰州大学敦煌法学研究中心”,中心挂靠兰州大学法学院,将敦煌研究与法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为兰州大学法学院立足西北,推动“一带一路”的法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法学院)

  •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举办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宣讲会

      本报讯  为帮助兰州大学科研人员精准掌握学校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和横向项目等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及办事流程,提升学校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6月16日上午,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举办了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宣讲会。各学院科研秘书、各科研团队或课题组科研助理/秘书、感兴趣的师生员工共计一百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就新出台的《兰州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试行)》《兰州大学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及学校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了全面宣讲和解读,从产学研深度融合案例、近些年国家出台的关于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学校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横向项目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问题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着重强调了科技成果披露、知识产权申请前评估、专利导航、知识产权归属、知识产权申请费用分担、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关联交易及收益分配比例等新增或调整内容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讲解结束后,大家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提问,科研院一一进行详细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达到了交流进步的作用,促进了大家对国家和学校政策的学习理解。会后大家表示,通过面对面交流,科研人员对相关政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更加清楚了办事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更好开展奠定了基础。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表示,近期还将陆续在各学院开展进一步的政策宣讲,力求让更多的师生员工精准掌握国家、学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全面提升学校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 我校科研人员研究为临床牙科和骨科骨组织的修复和重建提供一种新策略

      本报讯  4月28日,张宝平、张凯亮课题组在国际一区杂志《Materials&Design》(IF=5.8)在线发表了最新关于种植体材料涂层改性的研究论文,“Y-dopedTiO2coatingwithsuperiorbioactivityandan-tibacterialpropertypreparedviaplasmaelectrolyticoxidation”。  医用钛及钛合金的生物惰性的材料改性研究是口腔医学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为提高其在宿主组织-植入界面的生物相容性、骨整合的简便性和抗菌性能,该研究组采用MAO技术在医用钛合金(Ti-6Al-4V)表面制备掺钇二氧化钛(Y-TiO2)纳米涂层。结果发现:多孔微纳米结构的Y-TiO2涂层表面由小于4μm的孔隙构成,钇元素均匀分布在涂层内,且钇的掺杂不会改变涂层的形貌以及TiO2涂层的晶相结构。定量研究涂层中钇元素的缓释性能,验证Y-TiO2涂层对人成骨前体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大肠杆菌(E.coli)所表现出的显著的抗菌性能。这种强生物相容性和抗菌能力的Y-TiO2涂层可为临床牙科和骨科骨组织的修复和重建提供一种新的可选策略。(口腔医学院)

  • 市卫健委来信感谢我校张水合老师为疫情防控做贡献

      本报讯  近日,兰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寄信感谢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张水合老师在疫情防控期间,配合市卫健委72小时建成兰州市疫情防控指挥调度中心,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武汉,全国各地随之进入疫情防控管理状态。1月27日,张水合接到兰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负责人电话,作为特邀专家投身到兰州市疫情防控指挥调度中心建设,进驻现场进行论证施工。在短短的72小时内,张水合老师与其它专家一起提出建设方案,调配所需的硬件设施,联系施工工人,协调供电、物业、电信、物流等。多个部门互相配合,终于在72小时之内构建起全市疫情联防联控”一张网”,将市疫情防控调度指挥中心与市肺科医院、市疾控中心、10家定点医院、8家区县留观点全线贯通,实现无缝链接,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构建起了全市防控”智慧网“,为全市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服务支撑。  张水合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老师,长期从事相关科研教学工作,曾作为专家多次指导、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此次参加兰州市疫情防控工作,充分显现了兰大人立足西部、发挥专业特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风貌。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