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龙头 下猛药
    在发挥优势中厚理 在追求卓越中拓工

    抓龙头 下猛药 在发挥优势中厚理 在追求卓越中拓工   本报讯  近日,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主持召开理科、工科学科建设发展座谈会,就如何在发挥优势特色中“厚理”、如何在追求卓越中“拓工”展开深入讨论。校领导吴国生、徐生诚、李玉民、范宝军,校长助理许鹏飞、李鹏杰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充分认识“厚理”与“拓工”、高原与高峰、纵向与横向的辩证关系,在“厚理”的基础上“拓工”。学科发展要“入主流,争主导”,不能走别人的旧路、老路,要谋划有特色、跨越式的发展道路。校园规划要紧密围绕学科发展规划预留足够空间,具有前瞻性;人才队伍规划要围绕学科未来发展方向适度扩充工科体量,做到科学引人。   会议强调,学校要充分发挥大科学家的凝聚引领作用,加强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要加强政策引导,以人事制度改革为龙头,对重点发展方向“下猛药”,推进综合改革落地见效。各部门要围绕学校事业发展主动作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学院要以制定“十四五”规划为契机,加强顶层设计,凝练学科方向,一院一策,制定长远目标,分解纳入每年的目标任务,谋求跨越式发展,为学科未来10-20年发展搭桥铺路;理工科教师要主动走出去,同政府、企业对接发展需求,提升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

  • 致读者

    致读者 亲爱的读者:   经上级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自2020年6月起,《兰州大学报》(以下简称校报)刊期变更为周刊,每周五出版。   校报创刊于1952年1月1日,发展至今经历了从4开4版到对开4版、从黑白印刷到彩色印刷等多次变更。此次刊期由半月刊变更为周刊,是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学校事业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必要之举,是在融媒体蓬勃发展的新闻业态下促进校报这一传统媒体焕发新活力的有力措施,将充分挖掘校报的原创生产动能、推动校报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党委和行政机关报的作用。   在这68年的发展中,校报秉持“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办报宗旨,坚持原创,提倡深度,推出了一批内涵丰富、鲜活生动的作品,逐步成为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喜闻乐见、在全国2000多家高校校报中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校园正式出版物。近年来,在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组织的年度好新闻评选中,校报选送的作品连年获奖,其中一等奖获奖率超过60%,历史最好成绩全国排名并列第一。   变更刊期后,随着出版频率的加快,校报将发扬优良传统,继续从党建思政、理论宣传、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医疗卫生、校园文化、师德师风、交流合作、后勤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示学校各项工作,并着力将校报打造成师生校友信息交流、观点碰撞的媒体平台。   感谢广大读者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也期待您持续关注《兰州大学报》。如您有好的意见建议或有投稿意向,请致电0931-8912166或发邮件至 xbb@lzu.e-du.cn。 兰州大学报编辑部 2020年6月5日

  • 兰州大学召开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思政工作

    要突出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

    兰州大学召开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思政工作要突出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   本报讯  5月22日,兰州大学召开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党委书记马小洁,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国生,党委副书记曹爱辉,副校长曹红,党委常委王定峰、安俊堂,校长助理许鹏飞、李鹏杰出席会议。   会上,安俊堂汇报了《兰州大学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的实施方案(2020—2022年)》。吴国生、曹爱辉、曹红等参会领导,有关单位负责人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马小洁指出,学校思政工作要突出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二是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的课程思政局面;三是引导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四是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自觉,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五是明确研究生导师的育人职责,鼓励青年学科带头人等担任学生班主任,强化思想引领和学业指导;六是注重顶层设计,创新方式方法,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新突破
    食管癌患者术后自行回病房

    新突破食管癌患者术后自行回病房 食管癌患者术后自行回病房   本报讯  5月7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以极微创腔镜手术的方式,为身患食管胸中段癌的44岁黄先生进行了气管插管全麻下的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历时3.5个小时,顺利完成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性切除+颈部消化道(食管-胃)重建。术后,经历如此复杂高难度手术的黄先生,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自己走出手术室,乘坐绿色通道电梯,走回了病房。食管癌手术是胸外科高难度高风险手术,外科四级手术。因该术式涉及呼吸系统(胸腔内需要单肺通气)、消化系统(腹腔),需要身体多部位操作,是胸外科风险级别最高的大型手术。术后第三天时,患者基本生活已能自理,能自行爬楼梯三层左右,自主进行肺功能及患肢功能锻炼,且已经可以进食少量流质食物。(兰大一院)

  • 便民警务室直通榆中校区 足不出户办证件

    便民警务室直通榆中校区 足不出户办证件   本报讯  为方便榆中校区师生办理相关公安业务,着力推进“公安机关服务保障兰州大学 ‘双一流’大学建设20条措施”落实落地,经学校保卫处与兰州市公安局、榆中县公安局积极对接和筹建,榆中校区警务室于近日建成并启用。警务室位于校区正门内北侧,可为师生进行全国《居民身份证》到期换证、全国《居民身份证》遗失挂失及补办、甘肃籍《临时身份证》办理、出具学生《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居住证》办理等业务。未来,保卫处将与省公安厅、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协调沟通,引入护照、港澳台通行证等出入境证照业务,以方便师生各类出境交流学习的办证需求。(保卫处)

  •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在植物耐盐机制方面取得系列新进展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在植物耐盐机制方面取得系列新进展   本报讯  近日,王锁民教授团队在植物耐盐性方面取得3项研究成果。在高浓度NaCl条件下,盐地碱蓬可通过调控Na+转运功能基因SsHKT1;1、SsSOS1和SsNHX1的协同表达将更多的Na+转运到叶片的液泡中以缓解其毒害作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根内皮层木栓质能限制Na+通过跨细胞途径流入维管组织,同时减少水分和K+向土壤的回流,赋予植物较强的耐盐性。沙芥能够将根系吸收的大量Cl-有效转运并积累至地上部作为一种有益的渗透调节剂,是其适应盐渍和干旱环境的重要机制;在大量吸收积累Cl-的同时能够维持体内NO3-浓度的稳定。   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了人们对植物耐盐机制的认识,也为农作物和优良牧草抗逆性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 兰州大学科研人员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过去气候变化模式及驱动机制研究取得最新研究成果

    兰州大学科研人员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过去气候变化模式及驱动机制研究取得最新研究成果    本报讯  李国强教授研究组通过对查干淖尔湖开展湖泊地貌及湖泊岩芯钻探,发现季风边缘区湖泊在距今1.2万年到5千年期间形成了高出现代湖面15-12m的高水位湖泊,随后湖泊水位持续下降至今。重建的东亚夏季风降水变化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降水并不直接响应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而是受到高纬冰量和温室气体变化的可能调谐而存在约3ka的滞后。这为理解不同时间尺度上东亚夏季风气候变化的规律及未来气候变化预测提供了依据。该研究在线发表在Quater鄄naryScienceReviews期刊上。兰州大学为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陈发虎院士团队李国强教授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金明副教授为第二通讯作者。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资源环境学院)

  • 兰州大学学者揭示全球海鱼贸易中隐含的有毒化学品人群暴露风险转移

    兰州大学学者揭示全球海鱼贸易中隐含的有毒化学品人群暴露风险转移    本报讯  近日,甘肃省环境污染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模拟课题组揭示了全球海鱼贸易中隐含的多氯联苯(PCB)人群暴露风险转移。该研究在国内外首次从出口食品的生产地和源头模拟评估了有毒污染物的环境和出口食品的污染水平,实现了全球大尺度、大规模食品安全评估,为全球和地区间进出口食品安全和风险评估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此项研究成果以“Humanexposuretopolychlorinatedbiphenylsembodiedinglobalfishtrade”为题,在Nature子刊NatureFood上在线发表。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黄韬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马建民教授为通讯作者。NatureFood为此文发表了编者按并邀请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DerekMuir教授针对该论文撰写了题为(Toxicchemicalexposurefromglobalfishtrade)的评论,同期发表在NatureFood。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资源环境学院)

  • 《黄河上游大通河-湟水河下游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通过评审

    《黄河上游大通河-湟水河下游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通过评审    本报讯  5月22日,兰州市红古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专家和有关部门,对我校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暨甘肃省矿山环境与城市地质工程研究中心编制完成的 《黄河上游大通河-湟水河下游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了评审。   评议专家和省市有关部门代表认为《规划》符合国家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战略要求,对全面解决大通河-湟水河下游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实现该地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议通过了《规划》评审,并建议尽快上报实施。   据悉,该规划是目前为止黄河上游第一部针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专项规划。  (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 兰州大学2025行动计划纲要
    2020年棋局落定

    兰州大学2025行动计划纲要2020年棋局落定   本报讯  近日,学校印发了《〈兰州大学2025行动计划纲要>2020年任务分解表》(以下简称《任务分解表》)。《任务分解表》将《兰州大学2025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16项行动分解为39项任务、94项落实举措,是2020年推进《纲要》落实落细的实际举措。   《纲要》出台于2019年11月,是我校内涵发展的建设方案,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动指南。依据《纲要》,到2025年学校将实现如下目标:内涵建设成效显著,校院运行全面进入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高层次领军人才显著增加,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科研高地基本形成,办学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办学质量和水平实现跃升,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整体实力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 三位兰大人获甘肃省首届“陇原最美科技工作者”

    三位兰大人获甘肃省首届“陇原最美科技工作者”   本报讯  5月30日,甘肃省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兰州举行。我校副校长王锐院士、校友王爱勤教授、校友陈世强高级工程师荣获甘肃省首届“陇原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答辩方式
    线上答辩人数逾600人

    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答辩方式线上答辩人数逾600人   本报讯  毕业季临近,兰州大学研究生毕业生现已全面进入学位论文答辩阶段。本年度学校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答辩方式,解决了部分无法返校研究生和来华留学生的切实困难,同时也确保了外校专家参与答辩过程。据统计,全校采用线上答辩的人数逾600人,占答辩总人数的近1/5。据悉,上半年学校采取6月份和8月份分批授予学位的总体方案。6月份授予学位的研究生预计3000人左右,占学位申请总人数的90%,该批次论文答辩工作将于6月5日前后全部结束。8月份学位授予申请人的答辩工作预计于7月中下旬展开。(研究生院)

  • 把结构工程实验室建成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助推器

      本报讯  5月21日,我校召开结构工程实验室建设推进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原结构与抗震实验室书记兼副主任隋龑,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罗维刚应邀参会,我校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10余位教师参会。与会专家认为实验室建成后将对学院人才培养、重大项目申报及科研成果产出、社会服务等提供有力支撑和基础平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建议尽早开工。(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