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理论道】西行如歌 白日羌笛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感

期次:第1052期    作者:□马龙帅   查看:395

原创·首发·独家

农为国本,食乃民天。良渚遗址中高达20万公斤的炭化稻谷印证了源远流长的中华农业文明;中国历代大一统格局的形成,与发达可持续的农业息息相关;可见的未来,即使我们奔向浩瀚星辰,也很难脱离农业,因此才有我们的航天员在空间站种植水稻、小麦、生菜等农作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目前我国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十四亿多人的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这是我们应对新形势下的国际斗争和新冠疫情变化的压舱石。居安思危,我们更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当前,农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农业供求失衡、农产品收益低、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等。概括而论,农业的两大核心是土地和人。没有土地就没有农业,没有足质足量农业从业人群,就无法发展农业。随着城市化推进和出生人口的快速下降,农村的老龄化、空心化日益严重,人才向高收入地区、高收入产业聚集,如何避免土地撂荒,保障产量是当前的一大挑战。我所在的“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下简称庆阳站),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有效利用特色优势,推进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培养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面对农业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我们认为可从两方面应对:一是,科技创新,突破瓶颈;二是,美丽乡村,人才下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台站,科学研究永远是我们的底色。构建智慧农业,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极大地解放劳动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农业的机械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和小型化,畅想未来,当你来到庆阳站,你会看到新型农业生产场景: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确地实现自主导航和定位,成百上千的小型机在工厂精准育种、育苗,在田间翻耕、播种、收获。机械可以自行联网组网,如此不分昼夜都可以工作,而机械通过太阳能蓄电站自行充电,实现零碳零排放。遇到机械故障,巡视无人机自行抓取机械返回工厂,维修只需要进行模块化更换。此时的生产、收获可以更加精确,不再是整块田地统一收获,而是根据长势,哪里品质最好就先收获哪里。而广大的适宜耕种的坡耕地,小型机械可以灵活运作,通过局部交替刈割、收获,在保蓄水土的情况下,实现耕地的高效利用。而智慧农业的构建,离不开物理、化学、数学、农学、草学、机械、电器自动化、软件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现代化农业未来一定更需要广大青年有志之士投入到农业中来,到一线挥洒热血,书写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没有美丽乡村,没有宜居环境,就不会有人愿意留在农村,人才无法下沉,乡村振兴就是空谈。唯有绿水青山之中,才能重现“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的场景。庆阳站位于“岐黄故里、农耕之源”。临靠一沟,试想一下,沟中建坝蓄水,养上鱼、鸭、种植上莲藕,两岸种上桃树、梨树、杏树,此地恰如汪伦邀李白之时,有十里桃花;恰似陶渊明所见的落英缤纷。杏花春雨里,看日出日落,观星聚星散,走悬梯吊桥进去国家台站、省级科普基地,农业的科技和自然的完美融合,如此美景焉不能令人神往。庆阳站也将单一的科研平台转化为科研、推广和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示范双向建设平台。

除了深耕国内,我们更应心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农业领域区域合作、优势互补。毗邻的中亚各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从地缘政治角度着眼,兰州大学与中亚诸国的交往拥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加之“一带一路”倡议所创造的巨大发展机遇,为我校农业学科研究、技术推广等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窗口期。不久的未来,我们将致力于建设中亚农业智库,建设中亚青年科学家互访机制,为双方的农业科技合作稳步推进,为中亚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保障当地粮食安全提供兰大助力。另一方面,日益多样的中亚特色农产品,像哈萨克斯坦的骆驼奶、乌兹别克斯坦的车厘子、塔吉克斯坦的干果、吉尔吉斯斯坦的蜂蜜、土库曼斯坦的棉花等进入中国市场,赢得消费者青睐,充分体现了我国与中亚五国在农业领域的互补性和互利性,对提高我国粮食安全和资源性短缺农产品供给程度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我们要充分抢抓国际农业发展机遇期,发挥在节水、轮作、间套作、免耕等先进技术研究上的自身优势,为落实二十大报告所提“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做出应有贡献。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展示了打造与我国大国地位相称农业强国的信心与决心,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不仅要体现全球农业强国发展的一般规律,更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农情出发。作为一名青年农业科技人员,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刻领悟农业强国的历史方位、战略定位、统领地位,明确“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铆足干劲推动科技创新,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马龙帅,博士,青年研究员,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