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气象台:学子的“天气风向标”

期次:第1011期    作者:学通社记者 王君琴 韦一   查看:142

2021年9月16日对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王金艳老师和几名同学来说是特别的一天,这天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天气预报平台———兰大气象台公众号。

兰大气象台每日推送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两个校区的天气预报、专业的天气形势分析、气象小课堂。其中内容丰富、言语有趣,每个部分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人群,既服务了兰大师生,又给大气科学学院的学生传递专业知识。

平台的历史不算长,但成立以来整个团队每天勤勤恳恳地日更兰州大学附近的天气预报,为往返兰州大学城关校区和榆中校区的师生提供便利,成为众多兰大人的出行“风向标”。

兴趣,大家相聚一起

这个平台的创立源于王金艳老师一个多年前的想法,“我做学生的时候就想做这方面的,但是当时条件不够。后来我当了老师教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学分析,就想号召大家学以致用。”但是随后王金艳老师发现尽管现在可以做天气预报,却没有发布的渠道,只能小范围地在微信群里做个简单的天气预报。

正值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王金艳在本科二年级、三年级的群里号召一下就得到了很多感兴趣的同学响应,冯薇、刘锦年、高艳和陈金车在老师的带领下成立了天气预报的团队,将兴趣变为现实。

在准备申报的过程中,学院听说了这个创意后也对此大力支持,就这样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创立了“兰天预报员”的公众号,而后几个月跌跌撞撞,在不断试错中更名为“兰大气象台”,关注人数也从零不断增长。

起好名字还不够,天气预报的专业性需要大家储备相关的各种知识,单纯从课堂学习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在王金艳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就这样磕磕绊绊地开始学习天气预报的各项知识,从课本走向实践的路上总是充满意料之外的事情,冯薇等人没想到现实的天气图和教科书相差甚远,“我们都是学的一些历史上比较经典的一些天气过程,与复杂的实际天气情况有一定偏差,学了却不知道怎么用。然而我们做这个是需要看近期的天气图来预报的。”

当他们处理好天气图后,更多的考验接踵而来,如何运营一个公众号平台,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大家关注,是一个“理科生”组成的科研团队需要摸索的地方。

为了更好地运营公众号,小组成员每天都会花大量时间进行内容创作,每天都在考虑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大家的关注,用心选材、用心编辑、用心推广,一步步走到今天。“明天有大幅度降温,且伴有少量降水,听说99%的lzuer都脱单了,你有没有穿上秋裤抗寒呢?”公众号中这些活泼有趣的内容吸引了很多人的点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第一天准备发布时,他们突然发现为什么推文发不出去,又是一顿折腾后,才发现没有在网上申请设置公众号。几经周折,当推文发出去的那一刻他们欢呼起来,象征着平台运营跨出了第一步。

王金艳表示,创立这个项目的目的“一方面是教学,为有专业需求的同学提供天气图的详细分析,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够为所有兰大师生服务,给大家带来更精准、个性化的天气预报,甚至给大众科普到一些气象灾害的常识。”因此,在团队不断跟进和努力下,他们的每日更新逐渐成熟。

困难,阻挡不了前进的路

王金艳回忆起这段时间,感慨万千。他们可用资源相对有限,参考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央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我们现在没有自己的观测设备,一方面因为都要上课,另一方面连续观测需要的资金量非常大。我们现在是公益性质的,完全是靠着兴趣爱好在做。”

重大的转折天气的预报向来是预报人员的难题之一,王金艳眉头一皱道:“比如今年国庆节期间,10月3号突然变天,我们当天的公众号立马做了推送,提醒大家注意天气变化。”因为只有做天气预报的人会关注到这一部分,同样他们更加重视当局部地区出现这种转折性天气或者重大天气过程时,如何给大家做好服务,提供适时的预警。

气象预报的准确与否于气象预报人员来说,可以说是他们最关注最在意的事情,因此初创团队需要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然而要预报兰大榆中和城关两个校区这种很小范围的天气情况,从专业角度上考虑本身就是一件很有难度的工作。

“我记得刚开始做预报一周左右,我们在做预测分析的时候发现中央台没有报会有降雨,但是我们看那个系统,有槽,水汽也还可以,我们又和老师商量了一下,最终还是坚持了我们自己的判断,那天就报了有雨。报完之后心情很忐忑,第二天一直等待着降雨,一直不下雨的时候压力其实很大的,还好中午下雨了。”冯薇说。天气不仅多变,其影响因素不管是温度、湿度或者气压等等都需要预报员面面俱到。无论遗漏哪一方面,都有可能导致最终预报出现偏差甚至是重大失误。

还有一件令冯薇印象深刻的事情,“一次在新疆那边有一个深槽,我们当时判断的是槽后会引导北面的冷空气下来影响兰州。我们当时的判断是冷空气比较强,于是报的最低温度是负二度,但是我们发现预计的冷空气比实际的强了,实际温度其实没有我们预报的低。”

每当预报出现偏差时,他们都会进行回顾,思考并分析其中的原因。有时候,室外的一些风吹雨落,都会另他们心头一紧,赶紧到窗口查看:是下雨了吗?我今天报对了没有?“比如你叫大家明天要带上伞,结果没有降雨;又或者你说明天是晴天,然后大家都淋雨了,这都很不好”,冯薇说道。

王金艳也感慨:“其实我们从专业角度来说,天气预报它本来就有不可预报性。不过,这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这也是全球气象人员一直努力在做的一件事情。”

最后,天气预报在时间上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众所周知,天气预报具备很强时效性,每一天的预报都需要前一天在阅读大量资料的前提下做好分析和预测,是一个耗时间耗精力的工作。

“一般老师给我发完当天的预报结果后,我就要去中央气象台上看天气图和明天的模式预报结果,稿子到晚上八、九点可能才出来,导致有一个结果是我们整个推送出来差不多就十点了,这个时间可能看的人也少,难(下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