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力行担使命

兰州大学“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综述

期次:第1011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耀辉   查看:84

走进兰州大学二分部和城关校区东区住宅小区,有着蓝白相间、灰蓝色外立面的住宅楼看起来焕然一新,与改造前斑驳暗淡、墙皮脱落的外观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住宅小区建设时间较早,过去存在着给排水和供暖设施老化、道路破损严重、缺乏安防设施等问题,广大教职工迫切希望改善居住条件。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兰州大学将涉及住宅楼共计31栋、面积134751平方米、惠及住户1751户的老旧小区改造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并快速推进,通过水电暖管网、路面、外墙保温改造,显著改善了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71岁的退休职工张水利十分关注小区里的改造项目,说起来也兴致勃勃:“这是一项真正为老师们办的好事,政府部门、施工单位很负责任,学校相关部门组织协调到位,改造完成后我们这些老同志住着更舒心了”。

贯穿始终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既要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期盼,以高质量的办学实力和水平,服务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又要着眼于校内师生所期盼的、有助于学校打基础利长远的事项,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和校内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对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要求。

兰州大学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随即印发《兰州大学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要求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解决影响学校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关键问题,从事业发展上增强师生获得感、幸福感。

在符合安装条件的家属区安装不少于10个电动车充电桩;建立学生法律援助中心,面向社会提供社区法律服务;整合家属区空置房屋资源作为普通周转公寓用房,解决部分教职工住宿需求;助力人文社科青年教师提升科研竞争力和创新力,开展研究方法转型培训、国家级项目申报培训、萃英人文沙龙等系列活动……

学校面向全体师生征集 “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专题研究会议,从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为广大人民群众和校内师生解决“急难愁盼”具体问题出发,研究制定学校层面“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举措35项,已完成28项,同时聚焦“打造最暖毕业季”“服务一老一小”“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实现资助育人”等方面,推进528项具体措施。

兰州大学现有离退休人员共2234人。今年4月开幕的离退休职工第八届“金色阳光体育节”系列活动一直持续到年底,包括趣味运动会、象棋、门球、扑克牌、武术、羽毛球比赛等多个项目。这得益于学校积极为老年体协协调提供校园公用场地,建设老年人专用的门球场。“咱们的门球场刚从沙地翻新成绿草坪,规格在全市来说都是靠前的了。门球基础好,在甘肃省也获奖很多。每天都能看到老同志们打门球,在旁边练太极。”离退休处处长宋德明说。

同时学校还积极协调解决教职工子女就学问题,创新实施兰大附校“兰精灵”行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高质量就业是毕业班学生 “急难愁盼”的大事。

今年毕业季学校克服疫情影响,挖掘就业资源,搭建就业平台,加大就业能力培训,为学生就业提供支持和帮扶,努力打造“最暖毕业季”。据统计,学校2021年开展线下专场招聘会1266场,线上专场招聘会154场,举办24场中型组团招聘会,2场大型双选会和2场行业类中型招聘会,累计来校招聘单位3619家,举办线上大型双选会20场,累计参会单位近万家,覆盖2021届和2022届毕业生17000余人。

回应关切探索呈现新的“打开方式”

9月30日,在国有资产管理处面向师生组织开展的城关校区 “运行保障公物仓”开放日活动上,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张老师带领课题组成员到公物仓进行了解,并调剂到科研工作所需的家具7台(件),他还计划向“运行保障公物仓”入库部分可调剂资产,以实现能用尽用、发挥效益。“开展‘运行保障公物仓’调剂工作意义重大,真正起到了盘活闲置资产、助力师生科研的作用。”张老师说。

为将各单位低效运转或闲置可用的资产集中存放,统一管理、科学调配,实现能用尽用、发挥效益,学校建设了“兰州大学运行保障公物仓”校级资产调剂平台,推动调剂共享、盘活存量资产。下一步学校还将设计开发“虚拟运行保障公物仓”,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各单位和师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智慧、便捷的资产调剂服务,进一步实现“信息多跑路、人员少跑路”。

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如何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提升优化育人环境氛围、提高办学质量,让为群众办实事呈现新的 “打开方式”,各部门各单位用行动给出答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以理想信念教育和核心价值引领为主题进行宣讲;军训带队教师、辅导员团队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发生在身边的案例为新生答疑解惑;退伍大学生以“播希望之种”和“在部队的点点滴滴”为题讲述了自己报国从军的经历来激发新生的爱国热情和青春奋斗之志。在兰州大学2021级新生军训训练之余、在学生休息间隙,“别样思政”走进军训场,“大学第一课”上出了新滋味,2021级本科新生中也已有2550人提交入党申请书,比往年同期增加1000人。

启动“教授开放日”活动,每周26个学院分别选派1-2名教授开展活动,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耐心接待每位来访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解答学生在专业学习、学校生活、学术理想、未来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困惑,对创新创业、科研训练、升学规划等学生关切的问题给予针对性指导。面对面交流中,营造出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对问题反映集中的学生公寓及实验楼暖气管道进行改造;自购角铁、制作角架,喷漆后安装在过道一侧的顶部为学生晾衣所用;一排排兰大定制版哈啰单车“小蓝车”投入使用方便同学。校园微变化回应了广大师生关切,使师生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迎难而上主动担当应对“疫情大考”

11265人次医护人员深入社区街道,开展核酸采集工作,采样超过172万人次;

47名检测人员进行24小时核酸样本不间断检验,日均检测总量超过6000管;

379名医护人员赴甘肃省内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开展医疗救治;

……

41个日日夜夜,甘肃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兰州大学充分发挥医疗专业和资源优势,组织医疗队参与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医疗义诊活动,用一件件实事温暖人心。“疫情防控”作为特殊时期“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最大实事,学校也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

按照全省疫情防控 “指挥部”的要求,兰州市民开启全员核酸检测。肩负核酸检测重任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口腔医院的医护人员作为先遣部队,冲锋在前。上千名请战的兰大医学生配合维持核酸采集点的秩序,宣讲疫情防控政策,疏导群众情绪。

“昨天从早上8点工作到凌晨2点,前天到凌晨5点”……这就是抗疫先锋们的工作常态。“虽然做多了感觉手都抬不起来了,但我想,我们多做几个采样,大家就能少排会儿队,早点回家。”一位采集点的护士说。

而在忙碌的流调部队中,也活跃着一批兰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本轮疫情暴发后,公共卫生学院组建48名流调志愿团队,以最快的速度集结到全市不同区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相关工作。

白朝是支援兰州市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也是公共卫生学院2019级研究生,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开展工作。“作为一名公卫学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此特殊时期,虽然做的事情很平凡,我们总要做些什么。”在白朝心里,是使命感让他扛起了这份责任。

兰州大学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师生党员成立“党员先锋队”;探索不同专业和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打造起云端的三尺讲台;开通疫情期间绿色资助通道和危机干预绿色通道精准解决受疫情影响学生的所急所盼;校医院的医护工作者们穿上防护服为榆中校区全体师生、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做核酸采样;后勤人用夜以继日的坚守保障全校近四万人舌尖上的安全;保卫队员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和集中核酸检测点守护校园……

“今年是我在兰州大学学习生活的第九年,我切身地感受到学生公寓服务质量越来越高,让在外地求学的游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疫情期间,在一位博士研究生同学写给后勤保障部的感谢信里这样说道。

学史力行担使命。兰州大学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做好各项工作相结合,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学校事业改革发展融会贯通,学习成果转化成为了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党员受了教育、群众得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