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利用基因组学及系统生物学揭示了白花草木樨香豆素生物合成分子机制

期次:第1011期       查看:115

本报讯  草木樨 (Melilotusspp.)属于一年或两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和西南等地。草木樨根系发达,生长快,盖度大,耐贫瘠,能适应干旱、寒冷和盐碱化等多种环境,被广泛用作饲草、轮作和土壤保持作物。草木樨含有香豆素,可用作药用植物。然而作为牧草,草木樨在贮藏的过程中不具毒性的香豆素会在霉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毒的双香豆素,动物食用后会导致内出血,严重影响其作为牧草的利用价值。因此,解析草木樨香豆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对培育低香豆素草木樨及其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期刊PlantBiotechnologyJourna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enome and systems biology of Melilotus albusprovides insights into coumarins biosynthesis》(利用全基因组和系统生物学揭示白花草木樨香豆素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论文。首次公布了白花草木樨的高质量基因组,该研究利用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BSA和重测序等技术,结合体内和体外基因功能实验解析了香豆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

兰州大学萃英博士后吴凡、博士生段珍、许攀为并列第一作者,张吉宇教授为通讯作者,王彦荣教授、新西兰草地研究所曹明树高级研究员、国际家畜研究所ChrisJones博士也参与了该项研究。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在王彦荣教授的带领下长期开展草木樨遗传选育,国内外收集草木樨属种质资源700余份,加强与新西兰草地研究所和国际家畜研究所的国际合作,选育的低香豆素草木樨新品系已经进入国家区域试验。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