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家 戈福祥

期次:第933期       查看:324

  化学家戈福祥

    戈福祥(1903—1973),河北景县人,中国化工界先驱者之一,是中国化学会发起人之一。192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系,后赴法国南锡大学留学,攻读耐火材料专业,1930年获耐火材料专业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河南大学、南京金陵大学、西北师范学院、兰州大学等校任教。
  1942年戈福祥受中央工业实验所委托到宁夏伊克昭盟鄂托克旗(今属内蒙古自治区)考察天然盐湖等自然资源。在他帮助下成立的立达精碱公司,解决了战时用碱问题。1942年8月,以马士韩为经理,袁淑范(少逸)为厂长的兴陇公司化学厂于8月筹建铅室法硫酸厂、氯化铵厂、制磷厂,曾由戈福祥担任总工程师。
  此后,戈福祥主持在兰州萃英门筹建中央工业实验所兰州工作站。1944年改站为所,由戈福祥任所长。1945年所址迁往乱骨堆坪(后改称为兰工坪)。戈福祥组织所内职员植树建房,将实验所建成有职工500多人,下设分析、酿造、皮革、油漆等实验室及一批实验工厂的大型化工试验基地,并创办福利合作社、职工俱乐部,为工业研发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组织科技人员帮助宁夏、青海、新疆、绥远(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兰州、临夏建成精碱、食糖、酿造、毛纺、肥皂、硫酸、化工等厂;并完成了到塔里木盆地等地的考察工作,为发展西北化学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戈福祥非常重视招揽和培养人才,派员赴美国留学,倡导良好学风,在所内大量订阅外国杂志、资料,坚持科技讲座制度,教育科技人员拒绝毒、赌、嫖,在所内不设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等组织,一心钻研科学技术。到兰州解放时,所内有技佐 (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174人,这些人员解放后分散在国家部委、科研机构、省、市任职,成为发展国内经济的一支有生力量。
  1943年3月中国化学会甘肃分会成立,戈福祥曾历任副理事长、理事长等职,直至1949年。他积极参与中国化学会及甘肃分会的活动,为西北化学工业和中国化学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1951年,戈福祥从重庆来到兰州,任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戈福祥为兰大的无机化学研究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兰大无机化学的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戈福祥所领导的无机化工研究开始。据潘鑫复回忆,他刚上大学时,兰大化学系最强的是分析化学,其次是无机化学,再次是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正是在戈福祥的领导下,兰大无机化学比较强,而且在国内很有影响力。据胡之德回忆,戈福祥曾讲授过无机化学、工艺化学等课程,戈福祥是国民党时期资源委员会的七个成员之一,“后来参与组建了中国化学会。”
  新中国成立不久,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的考察与开发利用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盐湖科学研究工作逐渐得到蓬勃发展,逐步揭开了盐湖宝藏的奥秘。1951年,戈福祥上书政务院,建议国家重视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时任政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将戈福祥的建议批转给中国科学院考虑。1955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据此建议组建了由柳大纲教授领导的物化分析组,1956年对青海茶卡盐湖进行物理化学研究。同年在中苏两国科学院合作会谈中,“柴达木盆地盐湖科学调查”被列入合作项目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盐湖资源系统的调查和研究被提到议事日程。1956年制订的“十二年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第九项和第二十七项已有盐湖矿床利用的研究内容。1958至1960年,中苏两国科学院合作开展了“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勘探与利用”研究项目。这项重要的工作,无疑凝结着戈福祥教授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