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学家 常麟定

期次:第929期       查看:529


  常麟定(1902-1956),河南开封人,1922年9月至1928年12月经秉志邀请到南京,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任动物采集员,并接受科学训练,最终选择鸟类为研习对象。常麟定曾赶赴广西采集鸟类研究资料,后将研究资料整理成《广西鹎鵊科鸟类研究》一书。1929年1月至1934年6月他任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动物部技师。为了调查祖国富饶的生物资源,他深入到广西、贵州、云南等边远山区,不畏地理环境的艰险和科研条件的简陋,采集了大量的标本,发现了许多在科学上未曾记载过的新物种,也为他今后的科研工作积蓄了强大的科研力量。1934年7月至1937年8月,常麟定任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39年常麟定前往法国里昂大学理学院动物系继续研究。1945年1月至1946年2月,他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1946年常麟定回国,1947年后任兰州大学生物系主任。1953年,常麟定兼任兰州大学图书馆馆长。常麟定是国内著名的动物学家、鸟类学家,是中国现代最早从事鸟类学研究的科学家之一。
  解放前,我国第一代生物学家辛树帜延聘到一批在全国享有声望的专家到兰大工作,例如董爽秋教授、著名生理学家杨浪明教授、著名博物学家石声汉教授,常麟定也在其列,曾任生物系主任。除此之外,常麟定还曾任兰州大学化学系主任,与张怀朴、袁翰青、戈福祥、方乘、王雒文、左宗杞、陈时伟等一批留学回国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化学系的建设贡献力量,为兰大化学系的崛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常麟定和诸位先生们在兰州大学工作期间,兢兢业业、不惧艰苦。在当年工作学习的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既讲课,又搞科研,为兰大生物系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生物学、化学的科研财富,为这些学科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教学和科研基础。
  作为留洋归国的优秀科学研究人才,常麟定不为当时国外优越的研究环境和生活条件所吸引,在学成之后,即刻归国报效祖国,致力于在西北扎根搞科研,“板凳坐得十年冷”是他艰苦工作,持之以恒精神的最好诠释。王香亭教授师从常麟定教授,曾同常教授在兰州及其附近地区进行鸟类调查,获得了最早关于榆中县的鸟类记录。在工作中王香亭是有名的拼命三郎,生活简朴,粗茶淡饭,干劲十足,乐于助人,他有丰富的野外考察经验,熟悉动物生活习性。临近退休时,他一如继往地坚持野外工作,继承了其师常麟定严谨治学、不畏艰苦的治学风格,是常麟定教导有方的有力体现。2017年度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丛培昊老师,曾在题为《学风传承者———一个兰大人的成长》的学风专题报告中提到:“常麟定等前辈学者们一丝不苟、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治学理念,启发我养成了今天审慎治学的态度。”可见常麟定的精神和事迹仍一直被兰大人所用心铭记,并用行动不断地付诸实践,学习和继承前辈们的精神已经是兰大人学习工作中的一种常态。
  今天的兰大学子,将继承常麟定忠于自己的事业、不畏艰苦、踏实肯干的职业操守,教学不忘初心,学好专业,热爱自然;努力坚持,在艰难生活中保持乐观、不惧艰难的精神,秉承兰大“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努力创造学习和工作上更大的辉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常麟定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曾经为兰大教育、科研事业奉献的青春和智慧却永远地被我们所铭记!